放平的弩陣,瞄準了正在沖鋒的倭人,扳機被扣動,神火飛鴉腹部的燧石和弩車上的火鐮激烈摩擦,點燃了藥捻,一道道火光從弩車上飛出,飛向了遠處的倭人。
格物院有一項失敗的探索,朱載堉曾經試圖把鐵馬放在滑翔機上提供動力,并且向皇帝陛下請了一百萬銀營造了一個專門改良滑翔機的鼓風洞。
這個項目失敗了,因為朱載堉已經確定煤炭的熱值、鐵馬的熱效率根本無法滿足飛行的條件。
但這個項目沒有完全失敗,至少大明搞出了許多的經驗公式,改良了神火飛鴉的外型,讓它可以飛的更遠,并且更加穩定。
一只手臂長的神火飛鴉,變得更加圓潤,也更加細長,兩個斜翅提供平衡的同時,還提供了一定的升力,而三角尾舵,讓神火飛鴉不會被風影響。
之前的神火飛鴉,并沒有辦法維持飛行的穩定,放飛后,更多的是隨風而行,隨風而動,更加適合放火,比如火燒京都,但其不穩定性,不太適合作為戰場武器使用,現在這一缺點被格物博士們彌補了。
用射程換了穩定和更多的火藥量,增加殺傷力。
一百二十個神火飛鴉帶著尖銳的哨聲沖天而起,哨聲時而高亢,時而低沉,兩分鐘后,第二輪的一百二十架飛鴉騰空而起,哨聲在空中不斷的回響著,第三輪、第四輪…一波波的神火飛鴉被放飛。
第一次被放飛的神火飛鴉,終于飛到沖鋒而來倭人的上空,倭人驚恐的抬起頭,哨聲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飛鴉的藥捻已經燃盡,火苗已經燃進了腹腔,爆炸聲接連傳來,火油和白磷帶著神火,如同潑墨一樣灑向了倭人沖鋒的陣型。
火油、白磷落到倭人身上,就會猛烈點燃,徹底打亂了倭人沖鋒的步伐,慘叫聲此起彼伏,倭人在地上翻滾,但是無濟于事,神火飛鴉之所以帶神火二字,就是因為這種火,粘上難以撲滅。
戰場上一股令人作嘔的烤肉香味傳來,被點燃的倭人向著海邊沖去,但在沖去的途中,倒在了地上,再無聲息,火焰仍然靜靜地燃燒著。
這不是結束,而是開始,第二輪、第三輪,無數輪的飛鴉接踵而至。
倭人頂著烈火,向著大明軍陣繼續沖鋒著,終于沖到了第一百五十步,進入了虎蹲炮的射程,虎蹲炮開始轟鳴的時候,大明軍兵開始裝彈,準備迎接倭人的遞進沖鋒。
一百二十步,平夷銃開始頻繁響起。
八十步,第一排火槍手扣動了扳機,帶著燧石的擊錘叩向了火門,劃過火鐮,點燃了火門中的引火藥,引火藥燃進槍膛之內,點燃了發射藥,鉛子在火藥的助推之下激射而出。
第三排火槍手扣動扳機的時候,第一排火槍手已經完成了裝彈,硝煙在戰場上不斷的彌漫,每一輪的槍響,都有近百名的倭寇應聲倒下,一朵朵的血花在額頭、肩膀、胸腹、四肢不斷的綻放著。
鉛子每一次劃破空氣的尖嘯聲,都無情的收割著倭寇的生命。
倭寇如同麥茬一樣,一波接著一波的倒在了沖鋒的路上。
倭人最終沒能沖破大明軍的火槍陣,在接近六十步的距離時,再無法向前,倭人終于不再沖鋒,開始潰散。
“變陣,騎營出陣。”熊廷弼繼續下達命令。
三排線列陣開始快速變成了行軍的縱陣,而縱陣的間隙,一個個騎卒出現,一共八百名騎卒勒住了胯下的馬匹,戰場上肅殺的氣氛,并沒有引起戰馬的不安,反而讓戰馬頗為興奮。
鼓聲再次變得密集,騎兵開始慢步,快步,而后開始沖鋒,馬蹄聲陣陣。
“殺!”無數的喊殺聲震天響,穿破了云層,向著極遙遠處傳去。
騎卒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是驅趕和騷擾,真正殺傷要交給縱陣的步兵,騎卒們就像是驅趕羊群一樣,不停的驅趕著倭寇陷入縱陣的火線之中。
生命在戰場上,就是如此的廉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