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陛下的體能,陛下的身體年齡,不是三十一歲,而是二十四歲。
說實話,陳實功不認為二十四歲的年輕人,能在體能上戰勝陛下。
京師大學堂的學子,要參加軍事訓練六個月,陳實功作為大醫官,對這些學子很了解,有的學子,跑個兩百步氣喘吁吁,怎么都跑不下去,跑個三里地,氣喘如牛,跑個六里地,恨不得躺在地上。
松江大學堂的學子的情況,也差不多。
都是赤手空拳不帶甲的情況下,三十一歲的陛下能打十個二十四歲的大學堂學子。
陛下兩分鐘就跑一里地,而且全程速度,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等到大醫官檢查完,朱翊鈞又做了幾組動作,拉伸了下身體,簡單盥洗,就去御書房上磨去了。
沒有一個好身體,根本不能這么勤快的上磨。
相比較上磨,朱翊鈞寧愿再跑二十里地,國事牽一發動全身,千頭萬緒,處置起來,要十分的慎重。
“寧遠侯這是要做什么?”朱翊鈞看著面前的奏疏,眉頭緊蹙的說道:“他在西域,墾了七十萬畝的棉花田?”
“寧遠侯在遼東就墾荒,這到了西域,不墾荒,心里不舒服。”馮保樂呵呵的說道:“侯司徒和寧遠侯,都是墾荒的好手,這自古,耕戰不分家的。”
李成梁在西域過得很開心,至少他在哈密建的花樓有了好多的胡姬,馮保看過胡旋舞,確實好看,可惜陛下不肯讓蠻夷入宮,否則上次選妃嬪入宮,也該有萬國美人的。
馮保做了充分準備,可惜萬國美人直接被陛下否了。
“行吧,墾荒就墾荒吧。”朱翊鈞朱批了奏疏,讓李成梁注意身體,如果覺得力有未逮,可以回來。
墾荒,其實說的更加明白些,就是想方設法的把夷人種到土里去。
李如松又領著京營出巡剿匪去了,這次去的是宣府,剿的是草原馬匪。
因為天變,北方苦寒,外喀爾喀七部有兩部脫離了漠北,遷徙到了漠南,但是漠南的韃靼人不允許這些放馬奴到他們的牧場放牧,沖突開始出現。
李如松率領一個騎營,去了宣府,北上開平府,應昌府,以百騎為單位,開始清繳這些馬匪,一直從五月持續到九月。
這次出巡剿匪,是皇帝批準的。
李如松發現個怪事,他在京師鎮守的時候,那些文臣就敢對他哈氣,喋喋不休,說什么的都有,但每次他出征后,就沒人敢胡說八道了。
外喀爾喀部的馬匪,完全沒有到派出京營的地步,是李如松自己主動請纓。
李如松在京師鎮守,任意調動一百人以上的行動,都要層層批準,非常的麻煩。
可是出征在外,就沒有那么多的限制了,李如松手中就真的有兵了,文臣們再胡說,就要擔心他帶兵回來把刀子架在士大夫的脖子上了。
在京的武官,是斗不過文臣的,強如英國公張輔,戰功赫赫,依舊被三楊逼迫到不能上朝的地步。
李如松去草原,更多的是練兵,大明騎兵,破陣有余,銜尾追殺的能力有些弱,更像是重騎兵,而輕騎兵在戰場同樣重要,缺乏環境,輕騎兵的訓練有些困難,正好借著剿匪,把兵練了。
京師十分安穩,凌云翼兇名在外,而且皇帝是駐蹕松江府,又不是離開了京城就不回去了。
朱翊鈞忙碌了快一個時辰,才把手頭的奏疏批完,這還是工作量減半,如果在京師,至少也要兩到三個時辰。
他處理完了奏疏,拿起了一本雜報,這本雜報的文章是自由學派的內斗,具體而言,是關于私有財產的確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