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啟愚是禮部尚書,他仔仔細細研究過永樂開海和泰西海外開拓殖民活動的區別。
最后得出的結果就是,大明之所以在永樂年間錯過了海洋,完全是大明太要臉了。
這個結果讓高啟愚有點難受。
關于黎牙實所言,開拓過程中低道德的優勢,高啟愚也仔細思索,甚至和松江府地面的官員深入溝通,了解過其中的詳情。
剛果國王阿爾瓦羅一世,因為無力鎮壓叛亂,請求葡王的幫忙,葡萄牙幫忙之后,就徹底把剛果打造成了昆侖奴這個奴隸貿易的源頭。
阿爾瓦羅一世反對奴隸貿易,立刻就被病逝了。
錫蘭國王襲擾了大明的船隊,鄭和將國王父子生擒后,拿回了京師,錫蘭國王非但沒有被處死,反而被釋放回國,王室成員耶巴乃那成為了錫蘭國王。
大明沒有把錫蘭國王徹底架空,也從未打算在錫蘭發展奴隸貿易,這是‘懷柔遠人’、‘遠人不服則修德以來之’的體現。
現在再看,高啟愚仍然不認為當初成祖文皇帝的決策,有什么錯誤的地方。
道德崇高從來都不是錯,而且那時候,大明強橫,天下無敵,沒有必要放下道德奪取利益。
這就得到了一個讓大明難以接受,但也不得不接受的結果,永樂開海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掠奪效率不夠。
開拓對象都是處于未開化的蠻荒地帶,泰西的開海是成功,并且延續了數百年之久,大明面對同樣的情況,開海的失敗,是高道德的劣勢,是掠奪效率不足。
萬歷開海,完全吸收了上一次失敗教訓,種植園、小三角貿易、大三角貿易,都是這樣的原因之下建立了起來,增加掠奪財富的效率。
當然,罪名都被陛下給擔了。
“殷殷鮮血,壘壘白骨,野蠻的、血腥的、骯臟的奴隸貿易,應該被各方視為邪惡,而非理應如此。”
“基于如此原因,東太商盟各方,和愿意加入琉球海洋法庭,接受貿易糾紛裁決的各方,都應該為減少奴隸貿易而努力。”高啟愚說到了第二條內容。
第一條關于海寇、海洋安全,第二條關于奴隸貿易的性質,這是邪惡的,但當下奴隸貿易又是很難禁止,所有人都要為減少、結束奴隸貿易而努力,這是天然的正義。
“當下海洋開拓,需要大量的力役,不可避免的要使用這些力役。”
“根據萬歷九年廢除賤奴籍的總綱常,海洋貿易法的第二條總綱,圍繞奴隸貿易制定。”
“第一,任何人不得挑起獵奴戰爭,通過各種手段,挑唆部落首領、挑動部落世仇,發動獵奴戰爭,獲得奴隸。”
“第二,應當將奴隸成本,視為前往新家園的差旅費,最多八年時間勞作,就可以取得自由民的身份,而非永遠是奴隸。”
“第三,任何奴隸貿易的船隊,應該盡可能的保證奴隸的生存,到港奴隸存活率最少要達到五成,否則視為海寇。”
朱翊鈞有些驚訝的看著高啟愚,他盤算了下這三條,深吸了口氣說道:“高宗伯這幾條,全都是仁政啊。”
“回陛下,天朝上國自然要以仁為本,以義治之。”高啟愚理所當然的說道。
高啟愚當然聽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潛臺詞,他的仁政和殷正茂的仁政如出一轍。
無論從什么角度去看這些條款,都是仁善的政令,但執行的話,結果就變得有趣了起來。
通過挑唆部落之間的世仇,從部落酋長手中購買奴隸,是幾乎所有奴隸番子捕奴的主要來源。
大明商人從不挑起任何捕奴戰爭,甚至不會親自捕奴,大明買的倭奴、夷奴、昆侖奴,全都是從貨倉里長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