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鈞背完了祝文,舉起了手中酒爵,獻爵三巡。
這篇祝文是他親自寫的,并不是很長,他背的很熟很熟,他背不熟,怕自己睡覺都睡不安穩,這江山安定,都是這些英烈犧牲后才穩如泰山。
祭祀的流程真的不長,主要就是徒步來到這里,這才是誠意。
連西山皇陵都沒這待遇,這么多年,郊祭列祖列宗,都是三位在京的公爵代為前往,皇帝不親自祭祀,也是無奈之舉,畢竟成祖文皇帝遷都到了北衙,親自去朱棣的長陵,不去朱元璋的孝陵?
最后就都不去了,武勛代為前往就是了。
征南大將軍、江寧侯劉綎是第一次親眼目睹英烈祠,此時此刻,對他而言,他可以告慰死在開拓路上的軍兵了。
陛下記得,大明記得,萬民也都記得他們的功績。
朱翊鈞完成了祭祀后,乘車前往了北大營,參加了每天一次的操閱軍馬,他還特意把劉綎帶上,讓他開了三次虎力弓,看一看他的特發震顫,會不會影響到他的征伐。
李佑恭說得對,現在將領個人勇武作用正在減弱,但這個人勇武,可是威信的來源之一。
李如松第一次進京就是個刺頭,被戚繼光和譚倫聯手教訓了一頓,才老實下來,戒驕戒躁,時至今日已經是帥才了。
特發震顫,不會影響到劉綎的拉弓射箭,他這種特發震顫真的很神奇,必須是特定的動作,才會顫抖。
朱翊鈞準備了許久,一個大架,也拉了三次的虎力弓,六十步,三矢正中靶心。
在極限的時候,朱翊鈞可以拉十次虎力弓,并且十矢皆中,偶爾會有失誤,但多數都能中,尤其是頭三箭,從不失手。
“陛下勇武天下無雙!”劉綎看到這一幕眼角跳動了下,真心實意的說道。
陛下的天賦不是很高,就是普通人,看胳膊的粗細就看出來了,這一切的成果,都是毅力和汗水。
“勤能補拙。”朱翊鈞放下了虎力弓,他展示自己虎力弓的能力,就是拉近和邊方將領的關系。
武夫其實很好相處,你要跟他一樣強,他就會認同你,因為這玩意兒,不是靠嘴皮子,而是靠數十年如一日的積累。
當然若是遠遜于這些武夫,這些武夫也會展現出他自己的桀驁不馴來,見慣了生死,見多了生死之間的大考驗,君上威嚴,這四個字就沒有那么大的威懾力了。
天子寧有種乎?兵強馬壯者居之。
不要看一個人、一個集體、朝廷說什么,要看這個人、這個集體、朝廷做什么,顯然陛下做了,而且做得真的很好,陛下是真的尊重武夫的奉獻,武力,這不是能裝出來的東西。
很快,劉綎就和陛下熱絡了起來,開始講他在西南征戰的辛酸苦辣,朱翊鈞這才知道,西南對東吁作戰,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東吁人,而是遍布的蛇蟲,還有蚊蠅、瘟疫,這些才是傷亡的主要原因。
得虧大明朝廷對西南充足供應金雞納霜,否則死傷更大。
這是舊港總督、鷹揚侯張元勛在爪哇種出來的,而且種植園的規模還在擴大。
比較讓朱翊鈞意外的是,劉綎對西南開拓之事,并不是特別看好,更加具體而言,大明可以打死東吁,但最后還是以扶植傀儡,也就是土司世酋的方式進行管理,這是地理環境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