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看似什么事都不管,養養花喂喂魚,但誰敢攻訐張居正?甚至不用陛下出面,那些門生故吏,也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行吧,若有人選,凌次輔舉薦來看。”朱翊鈞仍然多給了一個機會,凌云翼現在不用,日后需要,再上奏用也不遲,既然是維新功臣,這個面子還是有的。
“臣謝陛下隆恩。”凌云翼再拜,謝過了陛下圣恩,若有人選舉薦來看,這比免死金牌還管用,這不是一句空話,陛下的承諾,從來就沒有落空過。
朱翊鈞專門留下了凌云翼,才散了文華殿廷議,讓凌云翼跟著自己到了通和宮御書房。
皇帝專門屏退了左右、中書舍人,凌云翼致仕,朱翊鈞已經準了,這接下來的談話就是私人交流,中書舍人外廷官員,就沒必要旁聽了。
但朱翊鈞和凌云翼說的是公事,主要就是內閣和朝鮮。
“陛下,必要的時候,把高啟愚提到內閣,跟申時行唱對臺戲,高啟愚做事看起來直來直去,專克申時行這一碗水端平。”凌云翼說了自己的看法。
這就是私下舉薦了,高啟愚雖然有問題,但可以用。
次輔都是跟首輔唱反調的,如果次輔和首輔擰成了一股繩,那就該皇帝難受了。
嚴嵩和徐階,徐階和高拱,高拱和張居正,張居正和王崇古,張居正和凌云翼,大明自嘉靖旁支入大宗后,首輔和次輔,一定要唱對臺戲,這不完全是馭下之術,就是平衡和制約。
具體到申時行做首輔,申時行很有才能,唯一不好的就是喜歡端水,喜歡周全,不是萬事都能求到周全,就需要高啟愚這樣直來直去的人。
“至于朝鮮。”凌云翼看了眼中書舍人不在,才低聲說道:“按舊制王化為宜,朝鮮疆域即我大明土地,朝鮮百姓即我大明子民。”
大明對朝鮮的認知是完全錯謬的,這一點從之前的堪輿圖就可以看出來,大明過去的堪輿圖,都把朝鮮半島畫的很大,因為在大明看來,朝鮮是一個東北方向的強國、大國。
以至于朝鮮一個月被倭寇推平的時候,大明朝野上下,震驚無比,強大的朝鮮,被倭寇一個月打到了松花江邊,這倭寇的實力得多強!
大明上下為此積極應戰,等到真的跟倭寇交手后,才發現,其實和過往倭寇的實力,沒有太多的區別。
是朝鮮太弱了。
在大明對朝鮮進行了全面的堪輿繪測后,發現這個地方,真的不如想的那么強力,山脈眾多、耕地極少、文化不興盛,而且也沒有什么礦產和資源。
大明之前沒有對內藩朝鮮進行全面郡縣化,這里面的原因很復雜,在國初的時候,是顧不過來,畢竟北元朝廷還在,不把北元消滅,就四處結仇,就是在胡鬧。
之后大明對朝鮮也沒有郡縣化,一來因為朝鮮都很老實,一副能做大明的狗就是最大的榮幸,二來,則是大明有自己的祖宗成法,朝鮮是不征之國。
簡而言之,洪武年間顧不上,洪武之后沒機會,朝鮮沒給這個機會,大明也沒有刻意尋找機會。
現在倭寇入寇朝鮮,就是好機會。
朝鮮雖然貧瘠,但得其地足以供給地方,得其民足以使令萬民百姓,這就足夠了,而且不郡縣化朝鮮,怎么以朝鮮為踏板,把倭國蕩平?
陛下可從來沒放棄過滅倭的打算,而且一直在用各種手段,在消滅倭國,消滅倭人。
“如此。”朱翊鈞沒去過朝鮮,對于大明政策是否合適,凌云翼這個在朝鮮的經略大臣,更有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