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可是不赦重罪。
朱翊鈞在火藥局細柳廠溜達了好大個圈,朱翊鈞手里是個原理性的模型,現實里,一個塔就是三層樓那么高,框架都是鋼混結構,一座座塔整齊的排列在面前,并且無數的管道穿行其中。
每個人看到都會震驚無比,人力居然可以做到這般地步。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農學博士柯延昌俯首見禮,他比陛下早到一點,就急匆匆的去了硫酸銅制備工坊,在層層防護下,他見到了濃硫酸和反應中的硫酸銅。
“臣見駕來遲,還望陛下恕罪。”柯延昌再拜請罪。
“可不是,晚了整整兩年。”朱翊鈞讓李佑恭拿來了柯延昌的崇古進步獎獎章和黃金底座,將其親手交給了柯延昌,才松了口氣說道:“朕可是妥善保管,生怕給柯博士給摔了。”
“謝陛下隆恩。”柯延昌收好了自己的崇古進步獎獎牌,正面是技術進步獎,背面才是王崇古敬贈。
柯延昌其實不太想要這塊牌子,因為王崇古是個奸臣。
可是看著王崇古帶出來的匠人們巧奪天工般的技藝,還是讓柯延昌對王崇古奸臣的身份,產生了一些懷疑。
或許可能,王崇古也不是個奸臣,只不過是朝中政斗扣的帽子?朝堂斗爭對柯延昌而言,有些復雜了,他懶得多關注了,這進步獎,是對他貢獻的肯定,他受之無愧。
朱翊鈞和柯延昌一邊走,一邊聊著關于綠礬油生產和膽礬農藥應當如何使用的問題。
多數時候都是柯延昌在說,朱翊鈞在聽,有的時候,朱翊鈞也問一些問題,話題逐漸從農藥變成了農事。
比如中盛良薯一號的培育,速生楊的推廣,大明在多地栽種了數十萬畝的速生楊,人工林的輪種,好處很多,每多種一顆速生楊,就少一棵樹被采伐。
大明對木材的需求幾乎是無上限的,但大明的植被覆蓋率也很低,水土流失嚴重,如何在發展的過重,防治水土流失,處理人和自然的關系,也是大明發展路上遇到的難題。
“大醫官們對中盛良薯產出的土豆,進行了長達三年的試驗,啟用了三百個標本,進行了長期觀察,發現土豆確實有資格成為主糧,即便是重體力活兒的勞作,也不會出現營養不良的癥狀。”朱翊鈞說起了土豆作為主糧的醫學實驗。
大明大醫官們雖然沒有太好的檢測設備,但有皇帝特批的標本進行直接試驗。
土豆的營養價值得到了實踐的驗證,這種產量高的農作物,的確可以更加容易的喂飽大明百姓。
“真的是個可喜可賀的消息。”柯延昌眼前一亮,這種高產量、易種植的農作物,最怕的就是缺乏了大明尚未了解的東西,導致不能長期服用,不能成為主糧。
現在看,可以暫時放下這個顧慮了。
“朕聽聞柯博士還幫寧遠侯開辟了五十萬畝的棉田,詳細講講。”朱翊鈞說起了西域開拓的事兒。
柯延昌極其感慨的說道:“還是要謝過寧遠侯的救命之恩,在哈密找鹽生植物的時候,被馬匪給抓了,是寧遠侯四處搭救,才把臣給救了回來。”
“馬匪?”朱翊鈞立刻就感覺到一股涼意,從尾椎骨直沖天靈蓋!
柯延昌要是出了什么事兒,朱翊鈞怕是要把西域的馬匪全部撕碎,都不能解恨。
大明外派的農學博士,都有五十名緹騎隨扈保護安全,可不是讓柯延昌一個人在大漠里晃蕩,可能正是因為有隨扈,才讓馬匪覺得這是一條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