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屏笑著說道:“文成公的公子教我的。”
“王謙?”朱翊鈞眉頭一皺。
“正是王公子。”王家屏解釋道:“王巡撫之前在京師的時候,不是編寫了四期的《清流名儒風流韻事》嗎?他有三姑六婆這條線上的人,而且還不少,王巡撫離京的時候,把這些都給了臣。”
“原來如此。”朱翊鈞這才了然的點了點頭。
三姑六婆在情報上,確實有些緹騎所沒有的優勢,這一點,趙夢佑也承認。
有的時候辦案,的確需要用到這些三教九流的人物,而且非常好用。
這四十三名科道言官、臣工其中的多數,都具備了一個特征,蓄養外室,而且他們的外室住的很近,王家屏從這一點切入,了解了這些人最近的異動。
自從王國光大漸的消息傳出后,這些人就頻繁的出現在外室的家里,而且來往極其密切。
“那這件事就交給王愛卿如何?”朱翊鈞想了想,還是給了大臣一個面子。
本來他想讓緹騎去辦的,但總是讓緹騎去辦,大臣們就會逐漸失去作用,臣子沒用,皇帝不用,臣子的權勢就會自然而然的流逝。
“臣遵旨。”王家屏松了口氣,俯首領命,總算是把這事兒,從陛下親力親為,轉換到了正常流程的大臣去辦,哪有一出事,就讓皇帝沖鋒陷陣的?
王家屏僅僅用了七天的時間,就把這背后居中聯袂勾結的人找了出來,呈送了御前,和沈鯉、郭正域并稱萬歷三大賢、歷代二十四儒之一的山西巡撫兼副都御史呂坤。
他在京師養的三名掮客,是這次勾結四十三名官員,攻訐王國光的主要操刀手。
“讓緹騎去大同府,把呂坤拿了。”朱翊鈞下了朱批,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這家伙,確實有點東西,人在大同府,就把事情給辦了。
在原來的歷史線里,萬歷年間國本之爭,有兩次妖書案,都和這個呂坤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呂坤采輯歷代賢婦烈女的事跡,寫成了《閨范圖說》,宮里的太監出宮辦事,正好買了一本回宮。
正好這本《閨范圖說》就被當時謀求皇后位、給自己兒子謀求皇位的鄭貴妃給看見了。
鄭貴妃增補了十二人,把自己加了進去,讓自己的伯父重新刻錄售賣《閨范圖說》,為自己造勢,為自己的兒子、后來的福王朱常洵造勢。
一切的一切都正正好,就像高拱的《病榻遺言》一樣,正好在張居正死后出現,正好被宮里的太監帶到了宮里,正好被猶豫不決的萬歷皇帝瞧見,正正好,當時朝中的大臣,正在攻訐死去的張居正。
妖書案,就是典型的風力輿論裹挾朝廷政令的不二手段。
朱翊鈞對這套門清兒,這呂坤顯然是此道高手。
只不過因為皇帝的反應速度有點太快了,朝中剛剛開始攻訐,風力輿論剛剛掀起,就被皇恩碎地拳給錘的粉碎。
連妖書都還沒有投放,事情就在眨眼間變換了形勢。
朝臣們連去皇極門搭救的勇氣都沒有,只有一個王家屏跑去了皇極門,給陛下補了手續,防止引發爭議。
“這妖書的手段,勁兒不夠大,就想靠著這手跟朕斗,是不是太小瞧了朕?”朱翊鈞手里拿著一本小冊子,這就是鐵證之一。
三個掮客,剛剛印好還沒散出去的小帖子,上面寫的都是關于王國光似是而非的故事。
這些故事大部分都是奔著下三路去的,這些狗一樣的賤儒,污蔑人,最喜歡奔著下三路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