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看到一塊塊金錠的時候,他確定,黃金寶鈔絕對不會崩潰,倒不是真的看到了黃金的緣故。
而是因為陛下這個人做事,真的太認真了,就是沒人可以稽查的范圍,陛下都做到了如此地步,這一點,就和慎獨的王國光很像了。
有陛下在,寶鈔就會和陛下的信譽一樣,一如既往的堅挺下去。
寶鈔的本質是債,債的本質是信心,陛下的信譽在,寶鈔就在。
朱翊鈞在臨行之前,也就是三月二日這天,收到了一本呂宋的求救奏疏。
王謙奏聞,呂宋銅章鎮發生了暴亂,目前殷宗信已經掛帥平叛。
這個事兒,立刻在朝廷中引起了軒然大波,但是前線局勢尚不明朗,朝廷沒有立刻下斷言,而是讓南洋水師兩營十二艦船,前往密雁港駐扎,防止暴亂失控。
朱翊鈞急匆匆的南下,只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在三月十八日抵達了松江府行宮,呂宋的情況慢慢明朗了起來。
“呂宋地面給出的暴亂原因,是官逼民反。”朱翊鈞看著面前一大堆的奏疏和捷報,搞清楚了具體情況。
暴亂發生在棉蘭老島。
呂宋總督府,從北到南,分別是呂宋本島、宿務列島、以及最南邊的棉蘭老島,越往南,大明朝廷、呂宋總督府對其掌控能力越弱。
萬歷九年,大明在棉蘭老島的南部,發現了一個銅金混合礦,并且在這里建立了銅章鎮,是呂宋十二銅鎮之一,也是大明統治呂宋的國柱,這個銅金混合礦,是個富礦,人氣因為礦產而聚集,無數淘金者紛至沓來。
銅章鎮,經過數年發展,不斷發展壯大的情況下,矛盾也在不斷激化。
銅章鎮在棉蘭老島的南方,那是呂宋總督府控制比較薄弱的地方,被打敗的西班牙殖民者和他們的后代普遍生活在附近,而且還有大量當初歸順這些紅毛番的夷人。
這一次銅章鎮暴亂,是漢鄉鎮漢民發起的,但導致暴亂的根本原因,是總督府派去的官員。
這些紅毛番和歸順紅毛番的夷人,雖然接受了大明的統治,但他們還崇信天主教,凝聚力極強,派去銅章鎮的縣官書吏,不能持平辦案,遇有涉教案件,一味偏袒教民,責懲良民,敷衍了事,教民氣焰益張。
按王謙的說法,殷宗信到地方后,暴亂漢民哭訴:地方書吏主官,但憑教民一訴,或教士一言,即簽傳票,縱役勒索,至案后,又不分曲直,往往抑制良民,希圖易結。
就是為了減少麻煩,不分是非曲直黑白,誰好欺負就欺負誰,生怕結案完了,被這些緊密團結的教民給沖擊衙門,故此十分的偏袒,才有了這次的叛亂。
不暴亂不行,不反抗,教民們就真的要搶他們的糧、燒他們的房、殺他們的家人、搶他們的婆娘。
呂宋地面也沒有為自己過錯遮掩的意思,把這次銅章鎮漢民暴亂,定性為了官逼民反。
而殷宗信到地之后,將銅章鎮主官書吏,全都吊死了,立刻就把暴亂平息了。
殷宗信當然可以這么做,因為呂宋地面,除了總督府官員是朝廷任命外,其余都是殷正茂、殷宗信父子任命,算是殷正茂的家臣。
這種局面,會慢慢改變,大明會從任命總督、任命巡撫,到任命各地方流官。
殷宗信不僅懲戒了地方的主官書吏,還開始討伐這幫教民,宣布這幫教民為教匪,為期六個月左右,反正南洋水師也到了密雁港,有人給他兜底,打輸了再來打就是。
殷宗信給出的理由,也非常的合理,教匪竊據礦場,這次六個月的行動是剿匪。
殷宗信到了銅章鎮,才發現了情況比他想的還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