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林將這篇作文傳了下去后。
高三文科十二班的語文班主任隋東此時批改了一張試卷。
所以班里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學生,因為父母的回來,衣服也都煥然一新。
這篇作文,隋東不知道該怎么打分。
所以他們拿的這一摞卷子,不到下午是批改不完的。
議論文,就看觀點和論證夠不夠好。
隋東本來想像批改其它試卷的時候一樣,只是隨意的看看開頭和結尾,然后就能快速的給出分數,將這張試卷給徹底解決掉。
等下面的各位老師看完之后,依舊是高三文科一班的語文班主任羅光先發表了意見,他道“如果安河因為許多人沒在安城待過,沒看過安河,產生不了共鳴而給不了滿分的話,那程行這篇文章,就算是放在那次八省聯考上,也絕對可以從眾多絕佳的文言文中脫穎而出,這篇文章,可以媲美燈火,甚至不輸燈火。”
但程行向第一排的座位上望去時。
146分,這應該是姜鹿溪語文考的最高的一次。
而且他覺得,有個每次都早到的同學,應該已經到教室了。
沒有人的語文成績能達到148過。
這個第一她是拿不到的。
程行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往年還沒這么多,因為程行突然的爆火,有些跟父母只是泛泛之交的人,也都拿著禮過來拜訪起了父母,而他們來,程船就肯定得去酒店請他們吃飯。
看著班里的人都到齊之后,鄭華開始公布起了這次期末考試的成績。
好的文章,能讓人感覺到舒爽的文章,一定是一篇很美的文。
但在家里,程行也不知道該做什么。
而且,他大概也猜到了這篇作文是誰的。
看完后,孔林道“大家也都看看,發表發表意見。”
因此,沒一天能安靜下來的。
還不如提前來學校呢。
人家來了,不管關系怎么樣,都得去招待他們。
但是這次程行又在極限上又多加了一分。
而且,他也不想給少。
這是一個典型的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句子。
快過年了,他們家每天都會來不少客人。
這是語文,這科的成績能上120就算是成績好的,上130就算是各個班級里的佼佼者,能上140,那就差不多是全校前五了,能超過145,那就是鳳毛麟角,而能達到148,真是史無前例了。
然后他將試卷從桌子上拿了起來,認真地看了起來。
這是一篇期末考試時即興發揮出來的文章。
孔林開始看起了程行這篇作文。
146分。
這零點五分,隋東都不敢扣。
看了會兒姜鹿溪的化學筆記,漸漸地,班里的學生就多了起來。
但發現后面的門被鎖上去了。
下午的時間,高三這次期末考試所有科的成績全部被改了出來。
姜鹿溪沒說話。
程行上了樓,本想從后門走進教室。
上面有她記著的密密麻麻的筆記。
上一次她知道自己的分數為什么會比程行的分高。
批改的快些,平均兩分鐘就能改出一張卷子出來。
教室里來的人不是很多。
孔林拿過試卷,他沒有先去看作文,而是看了看程行試卷上的字體,說道“這字體,果然是他的,字竟然也比之前越寫越好了。”
以前上學時,盼著寒暑假放假。
要不是程行故意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