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軍的各個部份,得到了新莽軍大舉來犯的消息,都非常地恐慌。昆陽城里一共只有七、八千個人。面對新莽軍如此強大的聲威,這不是巨雷轟頂嗎?
綠林軍的將領王鳳、王常,見下屬們都在紛紛地準備著行裝,一副打算放棄的樣子,王鳳、王常也想臨陣逃脫了。但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劉秀卻站了出來,他說:“現在敵強我弱,只有拼死一戰,或許還有活路,如果大家分散了出去,必定是死無全尸。何況宛城也已攻了兩個月了,還是久攻不破。如果我們昆陽再被新莽軍破了,那么我軍就會腹背受敵,就會全線崩潰。大家最后都是一個死,大丈夫在這個時候,不拼死建功立業,還等何時啊?”
有些將領很信服劉秀的意見,但有的將領卻不以為然,他們氣急敗壞地與劉秀爭執了起來。
一番大吵以后,斥候來稟告,新莽軍已經到了城北,隊伍延綿一百多里,旌旗蔽日見不到盡頭。
這時,想跑也跑不成了,大家也不再吵了,大家問劉秀,“你說怎么辦才好”?
“這昆陽城,城雖小但墻高且厚重,是一座易守難攻的城池,你們只需要據險堅守,我愿意帶著自己的衛隊,突圍出去搬取救兵。然后我們內外夾攻,這樣就有可能破敵。”劉秀慷慨地愿意自受重任。
對于劉秀這個意見,王常非常地贊同,他與王鳳兩個人一拍板,便立刻開始布置了城防。
劉秀帶著鄧晨、李軼等干將,一共才一十三騎,趁著夜色在昆陽城的南門突出了重圍。當然,十三騎當中還雜著一個徐該,但他的頭發和胡子,都已經被剃去了,他也穿著了軍服,雜在了十三騎的當中,他的腰里卻掛著“打神鞭”。
劉秀帶著這一十三騎,左沖右突方才殺出了重圍。南陽的綠林軍的隊伍,正在圍攻著宛城,這軍隊可是不能撤下來的。他們調轉了馬頭向東,直奔定陵、郾城而去。
王尋、王邑指揮著大軍,把昆陽城圍了個水泄不通。
新莽軍雖然勢大,但是主將王尋、王邑卻都是庸碌之輩,唯獨莊尤是非常清楚,應當怎么打這個仗的。
“昆陽城小而堅,恐怕一時難以攻取,如今偽帝在宛城,不若繞城而過直奔宛城,擒賊先擒王,擒賊王以后,昆陽城自然降服”。莊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