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新歷78年10月31日,席卷全球的戰火已經燃燒了4年3個月又3天。
盛夏已過,秋風漸起。
…………
帝國旭海東面,守望者海峽。
這條沙漏狀的海峽,就是帝國海軍的咽喉,而海峽南北的北撒豆群島與南撒豆群島就像是扼住咽喉的兩只大手。
自四百多年前,東方航海先驅率領探險船隊由此進入東望洋,為方便船只通行在海峽中間的無名礁上建起導航燈塔,帝國隨后就派兵進駐海峽南北的守島與望島,守望者海峽與南北撒豆群島就歸入帝國版圖,旭海由此成為帝國海軍的內湖,海峽另外一邊的東望洋則成了帝國海軍的操練場。
只是現在,這條海峽變成了帝國海軍的鬼門關。
肆掠了數日的風暴已經過去,天空中萬里無云,海面上風平浪靜。
海峽西面,六艘巍峨巨艦正劈波斬浪,以二十五節的航速向東方疾馳。為首的是三個月前才建成服役,帝國海軍最新銳、全球最強大,滿載排水量超過五萬噸的“北河”號戰列巡洋艦。
后面五艘,也是戰列巡洋艦。
這就是帝國海軍本土艦隊的第21分艦隊,東望洋的最強戰巡分艦隊!
“北河”號司令艦橋內,幾十名官兵早已各就各位。
左側艙門旁邊站著一名少尉軍官,他叫白止戰,三個月前從帝國海軍學院畢業,分派到第21分艦隊服役。
只是,要在半年見習期結束之后,才能夠得到專職崗位。
戰時,見習軍官主要負責損管與救護,在關鍵時刻出面維持秩序,充當司令官等要員的警衛。
白止戰現在的任務就是守衛司令艦橋。
說白了就是站崗的衛兵。
這間用數百毫米厚的鋼板包裹起來的艙室,是分艦隊的大腦,作戰命令由這里,準確說是由站在前向舷窗后面,胸口掛著望遠鏡,在室內都戴著大檐帽,身形筆挺如松的分艦隊司令官下達。
他一動不動的站在那里,已經有四個小時。
凌晨兩點,接到艦隊司令部的電令后,第21分艦隊就進入戰斗狀態,全速沖向守望者海峽。
按照計劃,第21分艦隊利用風暴造成的混亂,趕在敵人重新部署主力艦隊之前突破守望者海峽,消滅海峽東面的巡邏艦隊,掩護隨后的主力分艦隊挺進東望洋,尋找有利時機跟同盟集團聯合艦隊進行決戰。
功敗垂成,關鍵就得看第21分艦隊。
“報告,前方發現六艘戰艦,疑為敵第一戰巡分隊。”
頓時,艦橋里面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氛圍變得非常的緊張。
白止戰吞了口唾沫,咬牙忍住了往褲管上擦手心汗水的沖動。
緊張當中,幾分鐘很快就過去了。
“報告,初步判定為六艘戰列巡洋艦,距離36;敵艦隊航向255,航速不低于20,且正在加速。”
過了片刻,少將司令官轉過身來,朝幾名等著他下令的高級參謀點了點頭。
作戰命令,有條不紊的傳了下去。
“報告,確認首艦為‘聲望’號,次艦為‘反擊’號,另外四艘還在辨別,基本認定為聯合艦隊第一戰巡分隊。”
在作戰參謀匯報的時候,左前海天線上出現了幾根不太明顯,勉強能看清楚的煙柱。
隔著幾十千米都能看到,敵艦的航速肯定不慢。
這時,作戰參謀把幾名部下叫了過去,讓他們擬定交戰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