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點上,根本沒得比。
就算以北孤自由貿易區為準,紐蘭共和國的部分工業產品也需要進口。
經濟實力直接決定了雙方的戰爭潛力。
要說的話,這也是當今的國際局勢勉強能夠保持穩定的關鍵所在。
雖然在名義上,當今國際局勢是三足鼎立,但是往實際上說,其實是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聯手對抗梁夏帝國。
在總體規模上,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的總和,特別是加上北孤自由貿易區與西陸集團之后,肯定超過了梁夏帝國。
可惜的是,這種非正式聯盟必然效率低下,不可能把雙方的潛力全都發揮出來。
結果就是,也就只能勉強頂住梁夏帝國的壓力。
這也是羅納德發起南下運動,竭盡權力的擴大在西半球,也就是孤大陸地區的影響力的關鍵所在。
與迢曼帝國的友好關系不可能長久的維持下去。
不管怎樣,兩個超級霸權有著不同的利益訴求,必然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候分道揚鑣。
關鍵還有,梁夏帝國肯定不會讓這種2打1的局面維持下去。
最重要的,迢曼帝國未必能夠堅持那么久!
標志**件就是10年前爆發的兩伊戰爭。
雖然在時發的時候,羅納德還沒住進灰宮,赫伯特也只是當選副總統,并不是事件的直接見證人,但是當時在任的總統在事發的第一時間,就把羅納德與赫伯特請了過去,征詢兩人的意見。
是否為波伊國提供支持。
赫伯特記得很清楚,在得知此事之后,羅納德頓時火冒三丈。
原因無二,迢曼帝國是在做好了一切準備,準確說是在向伊拉克的軍事獨裁者做出保證之后,才知會紐蘭當局。
根本就沒有要跟紐蘭當局商量的意思。
以當時的情況,迢曼當局顯然是覺得,紐蘭共和國正處在聯邦政府換屆的時候,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當然,事實也確實如此。
即將離任的民主黨總統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參與一場地區戰爭,要不然,不會把皮球踢給即將上任的共和黨當選總統。
可問題是,在這件事上,紐蘭當局根本就沒有別的選擇。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兩伊戰爭爆發了。
在最初的一年里面,伊拉克占據絕對優勢,壓著波伊國在打,幾個月就攻占了大半個低地省。結果是,等到羅納德住進灰宮,而且完成了對內部機構的整理,立即加大對波伊國的支持力度。也就是在獲得了紐蘭共和國的全力支持之后,波伊軍隊在開戰第二年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這場持續了八年的戰爭,確實改變了波沙灣地區的戰略格局,沉重打擊了梁夏帝國在當地的霸權地位。
說得直接一點,梁夏帝國獨霸世界油庫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
可是,也同樣改變了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的關系。
在此之前,迢曼帝國一直以戰勝國的身份自居,在跟紐蘭共和國交往當中,始終居于主導的地位。
此后,雙方的位置直接調轉。
兩伊戰爭在2年前宣告結束,一個最為關鍵的原因就是,迢曼帝國已經沒辦法繼續為伊拉克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