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繼續打下去的話,由紐蘭共和國支持的波伊國很有可能會贏得全面勝利。
當然,前提是梁夏帝國不會借手。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迢曼帝國撐不住,在其退下后,梁夏帝國很可能會從幕后走到臺前。
真要如此,之前八年的戰爭就白打了!
這場戰爭,讓紐蘭當局清楚的認識到,迢曼帝國并不是一個靠得住的盟友。
其實,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羅納德才提出了以“重返孤大陸”與“稱霸西半球”為目的的“南進戰略”。
按照當時情況,也就需要10年時間,就能完成獨霸一方的壯舉,通過稱霸西半球,獲得單獨挑戰梁夏帝國的資本。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在羅納德贏得第二次大選的那年,梁夏帝國迎來了以立場強硬出名的首輔,海軍元帥周涌濤。
在他之前,也就是廉旭升之后的4任首輔全是文職官員,在對外態度上都比較溫和。
由周涌濤出任帝國首輔,其實是梁夏帝國由戰略收縮向戰略擴張轉變的標志**件。
當然,這也可以看成是對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進行戰略擴張的反應。
也就是在周涌濤的手上,梁夏帝國的軍事建設重新走上正軌。
結果在短短的幾年之內,梁夏帝國就通過行動,宣告全球霸主的地位不可動搖。
同樣是這幾年,迢曼帝國基本上吃光了在兩伊戰爭中獲得的戰爭紅利,再一次被逼到了絕境。
周涌濤推行的對外政策,幾乎全都是針對迢曼帝國。
這也很好理解。
在把迢曼帝國干趴下后,梁夏帝國就將統治世界島,并且依靠全球第一的海軍,完成對紐蘭共和國的全面封鎖。
因為沒有能與之抗衡的海軍,所以紐蘭共和國根本不可能稱霸西半球。
這也是在逼迫紐蘭共和國為迢曼帝國輸血。
簡單的說,除非紐蘭共和國打算打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戰爭,不然就必須耗費大量資源救助迢曼帝國。
在把大量資源用在迢曼帝國身上之后,紐蘭共和國拿什么去挑戰梁夏帝國?
要不了10年,紐蘭共和國就會力竭不支。
到那時候,梁夏帝國不用動一兵一卒,就能干掉成為全球唯一的超級霸權!
其實,迢曼帝國也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開始慫恿伊拉克的軍事獨裁者,試圖通過發動一場代言人戰爭扭轉局面。
不同的是,這次要挑戰的是梁夏帝國,還提前跟紐蘭共和國協商。
為了獲得紐蘭共和國的支持,肯定得提前通氣。
當然,說起來是給紐蘭當局面子,希望能與紐蘭共和國并肩作戰。
可是看現在的局面,支持迢曼帝國的軍事冒險,一定能夠取得成功嗎?
自赫伯特往下,沒哪個有足夠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