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現在,梁夏帝國能夠給予的最大保證,就只是一句口頭承諾。波伊國置身事外,就不會對其發動軍事打擊。
看上去跟之前的說法沒多大差別。
可實際上卻是天壤之別。
保持中立,其實只是不直接參戰,也就可以為參戰國提供間接的支援,比如讓某些參戰國的作戰飛機飛越領空,或者提供情報方面的協助,甚至可以在出售資源的時候給予必要的優惠。
這些,都不會破壞中立。
像后者這種模棱兩可的說法,就沒那么簡單了。
關鍵就是,梁夏帝國可以在任何時候,以波伊國沒兌現承諾,比如向西陸集團出口石油為由,來廢除這個口頭承諾。
這樣的要求能夠接受嗎?
賈拉扎德非常清楚,如果他接受了這樣的條件,也就等于向梁夏帝國臣服,等于廢棄本國的武裝力量。
顯然,就算賈拉扎德想妥協,波伊國的軍民都不會答應。
從這個角度看,與梁夏帝國的戰爭肯定是不可避免。
賈拉扎德現在要考慮的,其實就是在開戰之前,盡可能的為波伊國撈取更多的好處。
哪怕他不愿意為紐蘭共和國火中取栗,也必須做好準備,確保在必要的時候能夠頂住梁夏帝國的進攻。
關鍵還有,必須堅持到援軍到達,比如紐蘭共和國出兵參戰。
雖然只是波沙灣北岸的小國,但是波伊國擁有一套相當完善,而且強大的情報網絡,擁有自己的情報來源。
按賈拉扎德掌握的情報,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在半年之內參戰。
至于到底是在何時,由三個因素決定。
首先就是大陸戰場上的戰斗,迢曼帝國統帥的西陸集團能否迅速取得勝利,能否給予梁夏帝國足夠的壓力。
其次是紐蘭海軍能否獲得與抓住機會,消滅梁夏海軍東汪洋艦隊,奪取東望洋的制海權與戰略主動權,并奪回至關重要的霍瓦依群島,打通到西南東望洋的航線,取得具有決定意義的重大勝利。。
最后一個,就在南方次大陸那邊。
說得直接一點,也就是梵羅國會不會及時參戰。
雖然在理論上,前兩點才具有決定性,但是站在波伊國的立場上,第三點才是關鍵。
道理也很簡單,巴鐵夾在波伊國與梵羅國之間!
雖然在波伊國東部,以及巴鐵的西南是廣袤的戈壁荒漠,別說沒多少城鎮,就連道路都非常罕見,因此并不適合大兵團作戰,也就不存在要派遣重兵守衛東部邊境的問題,但是并不是說可以高枕無憂了,至少部署在巴鐵的戰術航空兵,就能覆蓋波伊國全境,幾個月就能把波伊國炸成廢墟。
關鍵還有,利用部署在巴鐵西南地區的航空兵,梁夏空軍就能封鎖阿曼灣,并對波伊國實施戰略封鎖。
這樣一來,只是通過戰略封鎖就能夠讓波伊國完蛋!
可惜的是,波伊國完全沒辦法憑借自身的力量化解這個問題,而唯一的希望就是梵羅國出兵參戰。
說得直接一點,梵羅國擊敗巴鐵!
其實,波伊國一直在為此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