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伊軍隊擬定的戰爭計劃當中,有一份針對巴鐵,即梵羅國發動了戰爭,而梁夏帝國沒有及時出兵,波伊國得在關鍵時刻出兵巴鐵,不過不是去幫助巴鐵,而是控制巴鐵西南的沿海地區。
當然,如果爆發了全球大戰,而且出現上面的情況,依然得趕在梵羅國的大軍殺到之前攻占巴鐵西南地區。
只有這樣,才能拓展波伊國的戰略防線與防御深度,確保本土的安全!
可見,賈拉扎德現在最為關注的就是梵羅國會不會參戰。
其實,在梵羅國首都總理府,迪迦拉?甘巴拉也在密切關注波沙灣那邊的戰爭。
他在晚飯之后,會見了專程來訪的紐蘭共和國特使,只不過不是大使,而是專程從華城飛來的國務卿。
兩人談了四個小時,在凌晨的時候才結束。
雖然氣氛還算融洽,但是迪迦拉一點都高興不起來。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國務卿明確提到,如果梵羅國沒有趕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前向梁夏帝國宣戰,那么紐蘭當局就肯定會對戰略做出調整,比如把更多的資源放在東望洋,對梵羅國的援助就會受到影響。
顯然,這是在暗示,更是在威脅!
發展至今,梵羅國最不能缺少的,也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援助。
別看梵羅國的人口還沒有達到10億,而且是官方統計數據,因為存在大量沒在官方機構登記的“黑戶”人口,所以梵羅國的實際人口會更多,可是與人口規模不相稱的,是其羸弱的綜合實力。
嚴格說來,梵羅國依然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
即便以官方統計的7億人口計算,都有超過70%的人口住在農村,住在城市的2億人也沒有多少從事工業生產。
要說的話,這也是讓迪迦拉最懊惱的事情。
與巴鐵的戰爭結束之后,梵羅國就奉行跟紐蘭共和國結盟的政策,可是卻沒有能夠從中獲得多少好處。
或者說紐蘭共和國給予的援助沒有從本質上改變梵羅國。
在同時期,巴鐵在梁夏帝國的幫助下,已經初步實現工業化,而且建立起了自己的國防工業體系。
不說別的,巴鐵已經能生產主戰坦克與戰斗機,國產化率均超過90%,而梵羅國至今沒有自己的坦克與戰斗機,重型武器幾乎都依賴進口,就連士兵使用的步槍,國產化比例都不到百分之五十。
單論軍事工業,梵羅國并不比巴鐵強多少,很多方面還不如巴鐵。
在紐蘭共和國的支持之下去挑戰梁夏帝國?
顯然,等于是自尋死路!
原因也很簡單,紐蘭共和國在地球的另外一邊,而梁夏帝國近在咫尺。
更加重要的是,梁夏帝國擁有全球最為強大的海軍!
雖然紐蘭海軍號稱全球第二,但是總體實力不到梁夏海軍的一半,連挑戰梁夏海軍的資格都沒有!
其實,梵羅高層早就有這方面的準備。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等紐蘭共和國與梁夏帝國交戰,至少要在海上戰斗分出勝負之后再決定是否參戰。
紐蘭海軍勝了,那么什么都好說!
相反,那就得好好的掂量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