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還有,戰略轟炸機更符合紐蘭軍隊的戰略需求。
往簡單說,紐蘭共和國并不存在全球部署與全球行動的軍事需求,其核心利益主要集中在西半球的南北孤大陸,因此不需要用來進行全球部署,以維護全球利益為主要使命的海軍艦隊。
在紐蘭共和國,艦隊的主要使命,其實是保護海運航線,以及向前線運送作戰部隊。
不要忘了,紐蘭軍隊的頭號使命是奪回霍瓦依群島。
因為地面戰斗不可避免,而且得投入裝甲部隊,所以就算空軍承擔了打擊任務,也需要由海軍的艦船運送作戰部隊。
此外就是,在登陸作戰當中,充當登陸部隊的后盾。
當然,也由此決定了海軍艦隊的戰術用途。
往簡單說,在以轟炸機為主要打擊力量的前提之下,特混艦隊的使命,也就是為轟炸機找到打擊目標。
對這一套戰術,江文龍是再熟悉不過。
他在海軍學院寫的畢業論文,就是論證戰略轟炸機在海戰當中的價值,以及海戰戰術受到的影響。
其實,也就是這篇論文,讓他獲得到第四艦隊司令部服役的機會。
在這篇論文中,為了證明轟炸機有很強的制海作戰能力,江文龍還專門對紐蘭空軍做了詳細介紹。
要說的話,通過寫這篇論文,他對紐蘭軍隊的制海戰術體系有了更加深入,而且更加詳細的了解。
讓江文龍啼笑皆非的是,上面看到的卻是另外一點。
為岸基航空兵擴軍搖旗吶喊。
在江文龍到第四艦隊司令部服役之后不久,他的這篇論文就出現在報紙上,而論議兩院當時正在討論一份針對海軍岸基航空兵的提案,即要不要適當的放開限制,讓岸基航空兵裝備專門用于對海作戰的打擊平臺。
可惜的是,在空軍與陸軍的堅決反對之下,加上很多人擔心周涌濤會坐大,這份提案沒獲得通過。
做為補償,論議兩院修訂了成立空軍時通過的法案,增加了一些條款,明確規定在大戰時期,海軍有權調動與征用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執行對海打擊任務,只是需要承擔與此有關的所有開支。
正是如此,江文龍才堅決反對任何冒險的戰術行動。
在他看來,在擁有絕對實力之前,保守一點肯定沒有錯,哪怕會丟掉面子,也比遭受慘敗好得多。
可惜的是,此事不由他決定。
白華偉明顯要面子,劉尊嶺也差不多,而且兩人都認為已經摸清了敵人的脈絡,有很大勝算。
江文龍很識趣,畢竟他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年輕參謀。
只是,在讓劉尊嶺去做部署之后,白華偉沒有讓江文龍離開,而是叫上他,一起去了外面的露天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