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沒有錯過海軍學院的招生考試。
至于空軍學院,根本不用想。他的裸眼視力僅4.8,也就剛好達到海軍學院招生的最低要求,而空軍學院需要裸眼5.0。
在從海軍學院畢業之前,江文龍就熟讀了丁鎮南發表的所有文章。
雖然說不上是倒背如流,但是對主要內容,特別是核心思想,肯定是爛熟于心。
要往根本上講,新軍事學說只有一個核心思想:全面放棄與否定打全球大戰的思想,通過小規模戰爭來牽制與消耗對手,達到拖垮對手的目的,再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來完成稱霸全球的目的。
只是,要讓帝國高層接受新軍事學說,實在太難了。
還不說其他人,只是帝國首輔周涌濤,就對新軍事學說不太感冒,或者說不認為這是唯一的正確選擇。
就像前面說的,支持新軍事學說的幾乎都是少壯派軍官,而且主要是能夠從新軍事學說當中獲益。
那么,除了少壯派軍官之外他的軍人,特別是身居高位,掌握實權的將領,也就肯定會因為推行新軍事學說而受損。從權力斗爭的角度看,這些位高權重的將軍必然阻撓新軍事學說的推廣。
等少壯派軍官坐上實權位置,成為了高級將領,也會這么做。
此外,還存在更本質的問題。
采用新軍事學說就等于承認主要對手,即紐蘭共和國與迢曼帝國也是全球霸權,擁有跟帝國平起平坐,至少大致相當的國際地位,也就等于放棄了第二次全球大戰的紅利與全球霸主的桂冠。
在政治上,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事情。
雖然迢曼帝國同樣是戰勝國,但是按照大戰后期簽署的眾多協議,迢曼帝國僅居于從屬地位,不但承認帝國的領導地位,還放棄了一部分戰爭紅利,比如布蘭王國的幾座軍事基地的駐軍權。
這也符合兩國在戰爭當中的表現,以及國力的對比。
以當時的情況,迢曼帝國其實是被迫妥協。
如果迢曼帝國不肯妥協,并且承認梁夏帝國的主導地位,那么第三次全球大戰很可能會立即,或者是在10年之內爆發。對于耗盡了國力,本土還遭到戰略轟炸,急需進行戰后重建的迢曼帝國來說,哪怕是在10年之后,也絕不是梁夏帝國的對手,會在開戰的那一天就輸掉戰爭。
在幾十年之后,迢曼帝國顯然不愿意接受這個結果。
其實,在大戰結束之后,迢曼帝國就一直在謀求超級霸權的地位,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可惜的是,只要布蘭王國還有梁夏帝國的駐軍,迢曼帝國就不是超級霸權。
至少在政治上,不是貨真價實的超級霸權。
不要忘了,布蘭王國是西陸集團的成員國,也是迢曼帝國的盟國。
顯然,沒有哪個超級霸權會準許盟國境內有其他國家的駐軍,更別說是象征勝利者的占領軍。
當然,迢曼帝國還不算什么。
不管怎樣,迢曼帝國都是第二次全球大戰的戰勝國,而且是西陸集團的主導國,更是傳統的西方強國。
關鍵是紐蘭共和國。
雖然并沒承認戰敗,也沒有簽署任何與投降有關的國際條約,但是紐蘭共和國是事實上的戰敗國。
承認一個戰敗國是超級霸權?
毫無疑問,這絕對是巨大的政治災難。
當初跟紐蘭共和國恢復外交關系,在幾個極為關鍵的問題上,帝國當局都只是答應暫時擱置爭議。這里面,包括霍瓦依群島的歸屬權。也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帝國才保住了戰勝國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