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帝**隊在這場戰爭中,傷亡數十萬官兵,只是陣亡將士就高達5萬,創下了戰后之最,但是迫使帝國撤軍的,并非巨大的傷亡,畢竟在兩次全球大戰當中,陣亡官兵都超過了100萬。
關鍵就是,這場戰爭的耗費實在是太大了!
把間接開支也算上,總共用掉了大約20萬億金元。
這是金本位時代的20萬億金元!
出兵波伊地區的那一年,帝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不到10萬億金元,而在撤兵的那一年也只有20萬億。
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直接燒掉了帝國1年到2年的國民生產總值!
其實,也就是在波伊戰爭當中的巨大開支,產生了巨額赤字,逼迫帝國當局在此之后宣布廢除金本位。
按照非官方的統計數據,在20萬億戰爭開支當中,直接用于作戰的還不到1萬億,而占領費用則高達4萬億。
此外,遭受的傷亡,也有大約60%跟占領行動有關。
在大規模作戰行動當中,傷亡官兵還不到5萬。
波伊戰爭時期如此,現在就更甚。
直接吞并敵國?
要說的話,這是唯一的可行之策。
只是,這也是最不可能被帝國當局采納的辦法。
不要忘了,在始武大帝之后,帝國已經停止了對外擴張,不再謀求新領土,還開始限制外來移民。
在完成工業化之后,這種排外的思想變得更加突出。
道理也很簡單,在富裕起來之后,帝國民眾不愿意增添負擔,也就是不愿意跟外人分享現代化建設的成果。
比如,早在第一次全球大戰爆發之前,高巨國王就提出內附,成為帝國的一個擁有高度自治權的特殊藩國。很明顯,就是希望能夠獲得帝國的援助,又不想放棄既得利益,特別是在王國內部的特權。結果是,帝國當局以“不承認異姓王”為由,拒絕了由高巨國王提出的內附請求。
此后,在第二次全球大戰結束后,撒豆群島也提出內附。
雖然撒豆群島有更高的戰略價值,而且人口不到100萬,還有旅游業可以開發,不會給帝國增添多少負擔,但是帝國當局也再三拒絕,后來經過近20年的談判,才以特別行政區身份并入帝國。
這個身份,讓撒豆群島的居民失去了公民的投票權,幾乎沒有參與政治活動的可能。
從這些方面看,要以吞并方式來徹底擊敗敵國,先不說軍隊能否做到,只是在帝國內部就存在很大的反對聲音。
這也是帝國高層不愿意接納新軍事學說的關鍵所在。
就算是周涌濤,如果公然支持新軍事學說,也會被冠上“權相”頭銜,甚至有可能遭到彈劾。
只是,周涌濤不可能不清楚新軍事學說的價值。
不然的話,丁鎮南也不可能獲得那么多的機會。
對江文龍這些才20多歲的年輕軍官來說,新軍事學說擁有更加巨大,而且值得用一生去追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