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就是憑借這些先進技術,“暗夜鳳凰”才獲得了無與倫比的飛行性能。
關鍵就是,在起飛之后,一般不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不存在漏油的問題,自然不需要多此一舉。
只是,這次不一樣。
兩架“暗夜鳳凰”在起飛后,都要跟早已升空,在南面500多千米之外的萬米高空待命的加油機匯合。
主要就是,此次任務的飛行距離超過了“暗夜鳳凰”的最大航程。
依靠7500千米的最大航程,“暗夜鳳凰”能夠執行幾乎所有戰略偵查任務,比如從烏木島直飛加勒比北部的庫巴島。
兩地的距離高達7000千米。
其實,這也是在研制“暗夜鳳凰”的時候,帝國空軍的戰略偵察機所面對的最遠的一條航線。
要說的話,這也是7500千米最大航程的依據。
只是,現實情況肯定比設計時參考的理想情況復雜。
此次任務,是從基斯海軍航空站起飛之后,飛到中轉島的北部與東北海域,在完成偵查任務之后,再飛往西南東望洋的努美阿島,航程接近9000千米,而且中途沒辦法進行空中加油。
此外,在中轉島的南面,沒有能讓“暗夜鳳凰”降落的機場!
在管島的東邊,跑道足夠長,而且達到了甲級標準,也就是鋪裝標準足夠的高,能夠承受特種飛機降落產生的強大沖擊力的機場,其實就只有4座,除了基斯海軍航空站,以及烏木空軍基地外,另外兩座分別在霍努島與約頓島上。在紐蘭共和國參戰后,這兩座機場都遭到了重點轟炸。
其實,所有的4座甲機機場都遭到了轟炸。
所幸的是,紐蘭軍隊依靠的肯定是幾年之前的情報。
基斯海軍航空站在3年前才進行擴建,其實是修繕,然后順帶重新鋪裝了跑道,使其達到了甲級標準,而在此之間,這座機場都是準甲級,只能支持戰略運輸機,無法為特種飛機提供服務。
此外,在此期間興建了幾座大型機庫。
關鍵就是,全都是恒溫機庫!
這可是真正的高檔玩意。
在“攻-11”誕生之后,空軍才修建了第一座恒溫機庫,或者說只有隱身攻擊機需要在恒溫機庫里面進行維護保養。
主要就是,隱身涂料太嬌氣,而且很容易損壞。
在理論上,“攻-11”每飛20次就要重新“裝扮”一番,重新刷一遍隱身涂料,而且每次飛行后都要修補。
正是如此,在主要的空軍基地里都有恒溫機庫。
在這方面,海軍也沒有落后。
雖然沒有采購空軍的“攻-11”,而且就算買了也無法使用,“攻-11”那糟糕的低速性能根本就上不了航母,但是海軍投資研制的,擁有最高優先權的“攻-12”已經進入到原型機試飛階段。
“攻-12”也是隱身攻擊機,同樣采用了隱身涂料。
顯然,在正式裝備之前,準確說是在試飛階段,肯定要考慮到海軍所面對的各種復雜的作戰環境。
其中包括高緯度地區的海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