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再次遭到攻擊,就肯定會被擊沉。
所幸的是,在“周寬德”號遭到攻擊之后,護航戰艦就發現了偷襲的潛艇,而且在第一時間采取行動。
其實,在“劉長勛”號這邊也差不多。
在“周寬德”號發來消息的時候,反潛直升機已經找到了偷襲“劉長勛”號的潛艇,而且招呼了其他反潛力量。
雖然距離稍微遠了一點,超過反潛導彈的射程,該方向上的通用驅逐艦沒有能夠在第一時間開火,但是遭到2架反潛直升機壓制,那艘紐蘭潛艇就只能逃命,準確說是連逃命都辦不到。
也就過了大約15分鐘,由“劉長勛”號派出的2架反潛巡邏機殺到。
要說的話,反潛巡邏機才是反潛利器,潛艇的夢魘!
跟反潛直升機相比,反潛巡邏機的最大優勢不止是飛行速度更快,還能搭載更多反潛設備與反潛武器。
就拿帝國海軍的“巡-4B”來說,在滿載起飛的情況下,能裝載144具聲吶浮標與6條輕型反潛魚雷或者是24枚深水炸彈。在一個任務周期里面,能進行12次定點搜尋,并且用魚雷發起6次攻擊。因為通常是由2架反潛巡邏機協同作戰,分別負責搜尋與攻擊,所以戰斗力還要提高一倍。
顯然,沒有哪艘潛艇能頂住2架反潛巡邏機用12枚反潛魚雷發起的輪番攻擊!
其實,在反潛巡邏機趕到前,由驅逐艦出動的2架反潛直升機就已經發起攻擊,先后投擲了4條反潛魚雷。
隨后,2架反潛巡邏機利用反潛直升機提供的信息,在敵潛艇可能逃逸的方向投擲了十幾條反潛魚雷。
只要能夠擊沉潛艇,沒人在乎使用多少條反潛魚雷。
在“劉長勛”號遭到襲擊之后還不到半個小時,指揮反潛作戰的驅逐艦就發來消息,宣稱擊沉了那艘潛艇。
確實是一艘“洛城”級大型攻擊潛艇。
戰斗結束之后不久,驅逐艦撈起了一些潛艇的殘骸,包括幾件救生衣,以及破損的輕木家具。
不過,在幾個小時之后,驅逐艦才用聲納找到了已經沉到海底的潛艇殘骸,并且確認是一艘長度超過100米的大型攻擊潛艇。因為交戰海域的水深超過2000米,所以潛艇上的官兵絕無生還的可能。
“周寬德”號那邊,反潛戰斗持續的時間更長。
雖然在第一時間就確定,偷襲“周寬德”號的潛艇至少都有2艘,但是在最初半個小時之內,只找到1艘潛艇。
埋伏在“周寬德”號前方的那艘。
必須得說,這艘潛艇的艇長,肯定是膽大包天。
在任何一支艦隊里,尤其是航母特混艦隊,反潛的重點區域都在航線前方。
道理也很簡單,艦隊的航速更快,特別是處于戰斗狀態的航母戰斗群,平均航速一般都在20節以上,而大型攻擊潛艇的安靜航速在10節以內,更別說為了節省電力,必須嚴格控制高速航行的時間。因此在戰斗當中,潛艇往往會選擇埋伏在艦隊航線的前方,而不是跟著艦隊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