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捻子的學術名,就叫做桃金娘。
除了這兩棵大楊梅樹,也還有十來棵小點的楊梅樹,瞧著最多兩年生,樹形瘦小,枝葉不多,得種上幾年后,才能夠結果。
因為楊梅根系淺,且枝葉繁茂,所以每棵樹相距最好稍微遠點,不然長大后,就會擠在一起了。
他在這里種著楊梅,請來的工人們,則在規劃好的位置種上相應的果苗,蜜桔種在向陽的坡地上,桃樹和梨樹挨著種,等到花開時,一片白,一片紅,紅白相映,也是十分熱鬧,有種桃李爭春的盛景。
所有的果苗,基本都是種在山腳和山坡上,至于山頂,一般情況下,是要種植生態林的,因為山頂比較干燥瘠薄,種果樹的話,果子生長的不好,所以只能種水土保持林,或者用材林。
高明程則計劃在山頂種上油茶樹,這種樹屬于生態林,對土壤的要求也不那么高,每年秋季還能夠采摘油茶籽。
油茶樹苗都不用買,他往山里走一趟,就可以移栽一些過來了。
更何況這小富山本身也有部分油茶樹生長著。
一連忙碌了好幾天,所有的果苗總算都已經種好了。
果苗種上后,就得覆土、踩緊和澆水,在沒有抽水機器時,得全靠人力提水澆灌。
好在山腳下就有一個池塘,并且好運的是,在果苗栽種的第三天,于半夜時下了一場春雨。
春雨淅淅瀝瀝,滋潤著萬物。
時間已到四月初,正是萬物復蘇,草木茂盛之始,別的不說,地里的雜草已經開始瘋長了。
瘋長的不只是雜草,還有很多野菜。
高明程注意到細奶奶家的餐桌上就多了一些野菜了,有馬齒莧、蒲公英、車前草、和灰灰菜等,至于香椿芽,現在還太小,不到采摘的時候。
香椿芽是個很神奇的野菜,有些人覺得它很香,但有些人卻會覺得它很臭,高明程對它的接受度還行,香椿芽就這么吃是不好吃的,但拿來用雞蛋炒,那就好吃了。
當然了,羅小華不喜歡,也舍不得用雞蛋炒,所以每年的春季,她都不會去摘。
高明程每次吃雞蛋炒香椿,都是在細奶奶家吃的。
一場春雨接著一場春雨,雨水爭先恐后的滋潤著這片干枯大半年的土地,使得生命力頑強的野草一天一個樣。
小富山的果樹已經種好了,接下來,整個高家村都投入到春耕中。
犁田、翻地、播種,就是他們的日常。
高遠見自從買下高明程的牛后,就對這牛很好,因為他對牛寄予厚望,以后家里的田,就都靠它來犁田了。
但高遠見萬萬沒想到,他的牛還沒有派上用場,家里的田就先用上了更先進、更高效的犁田方式了。
高明程買了犁田的機械,自然不會只給自己犁田,細奶奶家、自己爸媽家、還有許多美二姐家,那是都給安排上了。
也不用他們出錢,只是給誰家犁田時,高明程就在誰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