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人被朱瞻基控制在手中,就能保證勛貴階層的利益跟他捆綁,不敢充當墻頭草。
朱瞻基能做的就是,給所有人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然后盡量不要讓他們脫離了自己的控制。
雖然挑選結束了,但是他們暫時還不能入學,因為農莊的宿舍還沒有建好。他們都是養尊處優的富家字,跟流離失所的孤兒不同,自然不能一個房間睡十幾個人。
即便不會允許服侍他們的小廝來侍候。也不能太苛待了他們,所以,最多會安排四個人一個房間,相應的建筑量也要多了不少。
而這個時候,海軍司令部的衙門也終于建好,劉江他們,也終于有個可以辦公的場所了。
不過按照大明的習慣,這個海軍司令部的招牌掛的還是海軍都督府,劉江擔任了海軍第一任大都督。
但是,這個海軍都督府的招牌并不是掛在大門上方,而只是掛在大門右側,在左側,還掛了一個海軍司令部的招牌。
這個招牌可以說是專門為朱瞻基所掛,因為他這個太孫只擔任了海軍司令的職稱。這個職稱雖然比海軍都督還要高一級,但是并不是大明的編制內官職,也沒有等級。
等于是為朱瞻基這個太孫特設了一個職位。
朱瞻基有些想法還是有些超前了,因為如果只是海軍設司令,那么五軍都督府是不是也要設司令一職呢?
如果連五軍都督府的官職都改名了,豈不是相當于整個大明的武官系統也要重組?
所以朱棣在深思熟慮以后,還是沒有給海軍標新立異,只是把海軍司令這個超品的官職,當做是給朱瞻基特設的,以后也不會是常設職位。
到了二月底,海軍的改制經過了初期的混亂,終于慢慢走上了正軌,瘦了足有十斤的劉江也終于能喘口氣了。
這個時候,朱瞻基除了監督一下程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工業區的籌建方面。
海軍的改制他只需要監督,但是工業區的建設卻需要他的完全引導。要不然,這樣的投資就會出現投資方向的錯誤,或者是重復投資現象。
不過,因為馬致才帶領著一個攻關小組,一直在測試長江水流可以帶動水車的最大功率,所以他才能不管不顧,將海軍的事情整頓的差不多。
這一個多月來,夾江上那一架架測試的水車,吸引了不少看熱鬧的民眾。
現在,各項測試數據都已經獲得的差不多了,而工部這邊,也要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初步的安裝測試了。
不過這個時候,卻沒人在成群結隊到夾江那里看熱鬧了。因為有一個比這更大的新聞爆發,那就是大明軍中第一人,國之柱石,英國公張輔要回京了。
而且,他還抓住了后陳國的國主陳季擴,以及后陳國的大部分大臣。雖然陳季擴在被押送回京的途中跳水自盡,但是這也不能阻擋人們看熱鬧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