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走海路耗費最少,最方便,但是也最遠,最不安全。
如今可沒有蘇伊士運河,只有古運河。因為著這里他曾經殺了不少人,還鬧出了一場國際糾紛,所以他對蘇伊士運河的歷史非常了解。
在公元前八世紀,古埃及的法老就在這里借用尼羅河的支流建造了一條古運河。
公元前六世紀,波斯人占領埃及之后,疏浚了運河,但是依舊需要依靠人力拖曳。
到了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時期,亞歷山大遠征軍進入埃及的托勒密家族,對這條運河進行了改進。人工操作的水閘與水庫,幫助運河具有了蓄水調節能力。
這條運河可以自主行船了,就被后來的羅馬人和阿拉伯人一直使用到十二世紀。
只是古代的運河畢竟在各方面,還是不如近現代的同類產品。尼羅河日漸不穩定的水位與高昂的維護費,讓埃及人最終放棄了運河。
很多商隊會選擇從亞歷山大港進入尼羅河,再從尼羅河岸登陸,用駝隊將貨物送到紅海邊的港口轉船。
所以大明艦隊想要前往歐洲,不能利用這條運河,只能繞過整個非洲。
至于后面威尼斯商人為了香料,想要開挖蘇伊士運河,那是幾十年后才會發生的事情,現在根本還沒有這個計劃。
朱瞻基別的都不擔心,他對全世界的水文條件都很很熟悉,絕對不會迷路,也會帶足蔬菜,干菜,水果來補充維生素。
但是這個時代的臺風,卻是遠洋的最大困難。
即便是后世的鋼鐵巨艦,在面對大海的時候,都顯得那么無助,何況是現在的木船。
太平洋和印度洋還好辦,只要避開臺風期,問題都不大。
但是大西洋的水文條件是除了北冰洋以外就危險的,那里不僅僅有臺風的威脅,還有全世界最危險的暗流和巨浪,這個根本就不是避開臺風期能解決的。
大西洋暖流給歐洲帶來了溫暖的氣候,卻也讓這片大洋顯得危險無比。
朱瞻基在一張世界地圖上做下了許多個記號,這些據點,都是大明需要占領的據點。
現在,他在蘇伊士運河的位置,畫了一個圈,打了一個問號。
可以說,這是未來幾百年間最重要的一條通道,到底要不要占領,朱瞻基心里也沒有拿定主意。
打敗馬上就要倒臺的馬穆魯克王朝,對大明來說輕而易舉。帖木兒當初就打到了大馬士革,洗劫了大馬士革以后才離開,更別說有了火器的大明軍隊了。
打下來之后開挖運河對大明來說也輕而易舉,幾個威尼斯商人都有這個財力,更別說大明了。
但是,開挖運河之后的維護,包括周邊復雜的局勢,都將牽扯大明巨大的精力。今后的幾百年,這里都將會是一個巨大的火藥桶。
大明派的人少了,守不住,派的人多了,就不劃算。所以在接觸到馬穆魯克國王之前,在了解具體的情況之前,朱瞻基有些拿不定主意。
他嘆了一口氣,還是且行且看啊,如果到時候貿易正常化了,每年的利潤多了,也許他不開挖這條運河,也會有人督促他挖。
這一次,還是從南非繞過去吧,順便,在南非那里也建設兩個據點,為以后占領那里做準備。
(今天要去鄭州出差,明天的更新稍晚一點。請大家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