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瞻基想要在應天府建設城市火車,許多建筑就要拆除。
以后要是有了汽車,現在的道路就更加不行了。
所以,應天府的城市改造,就要充分考慮這些問題,預留下汽車道,有軌火車道。
這里面就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城墻的限制。
古代的城市狹小,擁擠,是因為城墻的限制。城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備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當炸藥已經發明出來,新式火槍已經發明出來,戰爭的威力擴大了許多之后,城墻的作用還有那么重要嗎?
當然沒有!
在時間進入最炎熱的七月的時候,朱瞻基在七月初一的大朝會上,提出了今后的大明,取消城墻的建設的可能性。
這一提議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對,城墻是這個時代的老百姓心里的安全依靠,也是這些大臣們心里的依靠。
不要城墻,這跟把自己脫光了面對對方的大刀有什么區別?
為了說服這些大臣,朱瞻基攜帶文武百官來到了應天府外城正東的麒麟門。
麒麟門因位于宋武帝劉裕初寧陵墓道的兩只石麒麟而得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是為彌補和加強南京明城墻京城的防衛而建造。
城垣本體以丘陵、壘土為主,只在城門等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磚,城高大概在8到10米左右,城墻上則寬6到8米。
這座城門因如今的朱高熾住在溫泉別院,加上江南一帶民眾進京,大多經過這里,所以利用率非常高。
但是因為人流,車流太大,城門當初的建設有些狹小,所以準備拆除重建。
朱瞻基先讓文武百官檢查了這座要拆除的城墻,然后讓化學研究院的道士們,在主要節點,一共安裝了二十斤苦味酸炸藥和一百多個雷酸汞雷管。
二十斤炸藥也不過是小小的一桶,但是苦味酸炸藥的威力,還要大于后世著名的TNT炸藥。
這二十斤炸藥被引爆了以后,一段巍峨的城墻,應聲倒塌。
這一幕讓所有人都震驚不已,也顛覆了他們一直一來的心理假象。
城墻是他們心理安全的底線,但是實際上,在古代的戰爭中,也只有滅國之戰的時候,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大部分時候,奸細早就已經滲透了進來,讓城墻失去作用。
就像朱棣,要不是李景隆打開城門,他能順利的當上皇帝嗎?不一定。
在他們心目中穩如泰山的城墻,現在面對新式炸藥,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城墻真的有作用嗎?
能夠讓這些大臣反思,其實已經達到了朱瞻基的目的。
人們的思維觀念不是短時間就能改變過來的,即使是后世,經過了二十年的改革開放,接受了那么多外界的沖擊,也一直到了新世紀,人們的思想才轉變過來。
大明的宣傳能力當然沒有執政黨厲害,朱瞻基也沒有想過一開始就徹底改變所有人。
他這樣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在城墻之外建設新城。
舊城改造的成本,是遠遠高于在平地上建設新城的。在平地上建設新城,不管是一開始下水道鋪設,還是道路的擴寬,都不會有任何障礙。
而且,這些古城已經建設起來,雖然非常落后,但是依舊可以保存下來,作為以后的景區。
而不是像后世一樣,拆,拆,拆……
一個幾千年的文明古國,連超過五百年的建筑都少的可憐,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這種文化的斷層,其實比經濟的發展斷層更加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