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德里蘇丹國已經與帖木兒國并沒有了利益關系。
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是來自帖木兒國的四十大家族,他們大多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這是他們跟帖木兒國最密切的關系。
但是在國家層面,如今德里蘇丹國的統治者們,并不愿意自己的頭上還有一個太上皇,與帖木兒國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貿易方面。
但是對眾多印度教派的國家來說,整個德里蘇丹國占據了旁遮普,中央省,河間地區的大片肥沃土地。
他們勢力龐大,威懾著周邊的小國臣服,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
因為朱棣的改變主意,東征軍的行軍路線又要進行改變,在傅安的安排下,這支東路軍應該的從印度河,也就是后世的巴基斯坦沿著沿著印度河北上。
這條路線是前往開伯爾山口最近,也是最平坦的路線。
而且在大明的威懾下,沿岸地帶的小國已經籌集了大批的糧食和船只,可以讓大明軍隊北上。
但是現在,這些計劃全部要改變,因為要征伐德里,河流不暢,還是騎兵最為快捷。
八月底,以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為主帥的一萬騎兵,先是乘船北上,抵達孟買北方的蘇拉特。
這個時代,孟買當然還不存在,那里還是一片沿海的小島,只有幾個小鎮。
真正的大港口是柯枝,是果阿,是蘇拉特這些古老的港口城市。
與此同時,一支由三千大明士兵,八千印度士兵,五千印度勞役組成的船隊,押運著糧食,火藥,沿著印度河一路北上,為東征軍提供補給。
東征軍出發之后的五日,朱棣才率領大軍啟程,前往北方的忽魯謨斯。
跟隨大明艦隊一起出發的,還有印度各國貢獻出來的五萬勞役。
他們雖然不能上戰場,但是不管安營扎寨,還是運送補給,都是用的上的。
朱棣即使要盡量減輕大明士兵的負累,能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戰斗上。
隆平侯張信因為在朱棣靖難之前的投靠,一直深受朱棣寵信。所以這次出征,他也被任命為南路軍前營總兵官。
但是擔任他副帥的沐昕卻知道張信聰明只是小聰明,沒有大智慧。此人要不是朱棣寵信,早就因為犯下的過錯貶職。
實際上,他也不是沒有被貶過。永樂十二年,張信隨從北征,監督運餉。
朱棣在隰寧進行大檢閱,張信因前一夜強擄民女,荒唐了一夜,第二日稱病不至。結果被朱棣貶為辦事官,不久因為在北征中立下功勞,才官復原職。
在異國他鄉出征,沐昕深知情報的重要性。他身為副帥,大力提拔了一批羽林衛學出來的將士擔任前中后軍的警戒任務,就連整個情報機構,也全部交給了他們和咨情司的內監,錦衣衛。
這一路北上,雖然全部是騎兵,但是受限于各地的補給補充,大軍每日只行軍百里,預備用十五日的時間抵達德里蘇丹國的境內。
那個時候,朱棣也會在忽魯謨斯登陸,并且準備妥當。
朱棣要求一萬東征軍不管戰況如何,必須要在十二月初一占領開伯爾山谷,這對他們來說,并不艱難。
九月初十,受益于印度各小國的補給充足,向導的積極配合,大明軍隊提前一日抵達了德里蘇丹國南部最重要的門戶齋浦爾。
德里蘇丹國是****的國家。蘇丹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教最高教長,集君權和神權于一身。中央政府有36個部,首席大臣“瓦齊爾”名義上掌管各部,實際上只管理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