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三年間,李芳遠一直處于半隱居狀態,卻仍然能操縱朝鮮的軍政大事。
而李芳遠比自己還小七歲,當時的李芳遠才四十九歲。
想想自己已經六十二歲,朱棣就覺得這個皇帝當的沒有意思了。
已經一大把年紀,如今心愿已了,消滅了大明最大的敵人,還戀棧皇位干什么呢?
不如趁著還能活幾年,享享清福多好。
有了這樣的想法,朱棣的心中就如同長了野草,再也抑制不住這個想法。
太子既然已經先他而去,別院那邊也空了下來。平日在別院泡泡溫泉,聽聽小曲,看看大戲。
到了冬季,天寒難耐,他也可以坐船到南方巡視,避開嚴寒,總比忍著風濕疼痛要舒坦的多。
不過,這個想法他從來沒有跟人提起,他還想再看看……
就在朱棣他們順利回程的時候,遠在大西洋中的楊道,卻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挫折。
他從春季向北,在阿茲特克帝國與易信匯合,隨后沿著后世的墨西哥灣,佛羅里達,繞到了美國的東海岸。
這一路上,他看到的都是無邊的良田和森林,還有那些窮到只有黃金和皮毛裝飾的土人們。
終于在七月間,他抵達了預定的位置,也就是后世的波士頓附近海域。
這個時候,狄平夏他們一行已經經過了千辛萬苦,抵達了這一片區域,并且在海邊都做了標識。
在后世的科德角,雙方久別重逢,在當地休整了十天,艦隊載著這三千人踏上了歸途。
為了更詳細地了解當地的沿岸水情,歸程的艦隊并不是按照來時的路線行進,距離海岸線拉開了一段距離。
這段距離并不是很遠,距離岸邊最多也就十幾公里。這樣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也能有時間靠岸避險。
但是,他們還是低估了北大西洋的狂暴,回程的時候,也剛好遇到了這里的大風季。
一路走走停停,艱難抵達了后世的巴哈馬,這個時候,為了探清加勒比海上的古巴以及其他島嶼,艦隊向大西洋深處行進。
可是在這里,他們遭遇到了一次巨大的風暴,哪怕他們及時向附近島嶼靠攏,但是仍然有四艘船被損壞,沉入了大海。
船上足有一千多人,除了少數幾十人被救上來,一千一百零六人,被大海吞沒。
這次的意外讓初次入伍,初次當官的楊道如同五雷轟頂,整整一個月,他都變的像個行尸走肉一般,自責不已。
若不是身負重任,他都恨不得自殺為同袍殉葬。
一千一百人,大明從永樂十二年以后,在戰場上都沒有損失過這么多人。
他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千總,麾下也就一千一百二十人,這等于是他的麾下損失殆盡。
而他也不過才剛剛出頭,如何能承受這種打擊?
一直又回到東洲南大陸北方的煤礦,他才逐漸清醒過來。
不管如何,事情已經發生了。回了大本營以后,不管是打是殺,他都毫無怨言。
但是在此之前,他必須要把這支艦隊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