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朝廷的駐軍,唐林城就沒有依靠,在唐林城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離了朝廷的支持,可能一個部落就能滅了他們。
何況,這次朝廷還答應了給她們五百支火槍,有了這五百支火槍,唐賽兒就有信心能抵擋比爾姆斯拉夫人的反撲了。
唐賽兒出了皇宮,依舊覺得有些魂不守舍。三年前,她覺得自己還能看清這位殿下的心思,但是現在,她在他的面前根本沒有一點分辨的念頭。
似乎這位殿下,說出來的話就是公理。
他才比自己大一歲啊,竟然如此的深不可測,難道真的是天望所歸嗎?
身為一個宗教的高層,她卻比一般人更清楚,所謂的神都是騙人的。越是了解,也越缺乏真正的信仰。
可是這位殿下,卻無法不信仰。
唐賽兒離去之后,坐在朱瞻基身后記載的史官也將今日的君臣對話記錄的非常詳細。
解縉看了一遍記錄下的內容,向朱瞻基問道:“殿下,這唐林城不過是一邊陲小城,前年還沒有這個地方,為何殿下去如此重視?”
朱瞻基笑道:“解師看看著地圖,如今不費我大明一兵一卒,只是耗費一點武器,我大明就開疆萬里,有比這更好做的生意嗎?”
解縉搖了搖頭道:“殿下身為一國儲君,怎可像商人一般言利。這疆域雖大,卻是極寒地帶,連糧食都難以產出,要之何用?何況,如今我大明為此要調兵千萬,開銷不菲,實乃得不償失。”
朱瞻基搖了搖頭笑道:“若那里有礦呢?現在唐林城周邊陸續發現金礦,誰能知道,那片凍土之下,究竟掩埋這多少財富!”
跟一個傳統的文人來討論這些問題實在有些愚蠢,在他們的心里,除了春秋大義,幾乎沒有什么重要的了。
他又問道:“孤的繼位詔書寫好了嗎?”
“臣已經寫好,只等禮部確定下來殿下的年號了。”
歷史上的朱瞻基,年號是宣德。這個年號相比許多皇帝的年號,并不顯眼,只能說中規中矩。跟朱棣的永樂年號比起來,差了不少。
但是朱瞻基對此并不在意,什么年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間,能給百姓帶來什么,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什么改變。
“年號一事,讓禮部報給皇祖父來選,孤以皇祖父的意見為準。宣……”朱瞻基看了看面前的清單。“宣瀛洲侯朱真覲見。”
隨著一聲聲的號令傳了出去,片刻之后,等在殿外的朱真就被引進了謹身殿。
朱真躬身參拜,“殿下,臣接到圣旨,內心惶惶。這東洲臣也只是道聽途說,才略有了解,只怕會誤了殿下大事。”
朱真被封瀛洲侯,封地在東番,也就是后世的灣灣。
第三艦隊駐扎寧波,統管自長江口以南到福建的海域。朱真身為福建人,這些年一直在大力開拓東番。
這個東洲總督,對別人來說是肥差,對他來說,卻是雞肋。
雖然去東洲能主鎮一方,但是他現在身為第三艦隊總兵官,已經是主鎮一方。
而且,他的家鄉是福建,封地在灣灣,他自然是想留在家鄉,為家鄉建設出力。
去東洲固然能收獲不小,但是要誤了幾年東番的發展,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殿下既然讓他去東洲,他就必須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