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想都知道,他們對朝廷的抵抗力度有多大。
勛貴中有人對謝昭不去平亂,反而先去賑災的做法表示了質疑甚至鄙夷。
,聞香會的規模越來越大,這個時候要是不先把亂民收拾了,他們就會頻繁來擾亂賑災,到時候賑災沒成果,叛亂也沒平息,兩邊都不落好,這一次可就白去了。
宣侯甚至直接說“還不如讓我去。”
論帶兵打仗,在座各位都是個中高手,對謝昭那是一萬個看不上。
謝昭撇嘴腹誹你懂個屁。
皇帝“你懂個屁”
謝昭驚訝抬頭,好有默契啊爹。
被罵的宣侯臉色非常尷尬,當然,皇帝罵的也不止他一個人,而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就你們會打仗。”
“這時候光是打仗能解決問題嗎”
“要是能解決,朕還用得著重新派人去嗎”
“長長腦子”
被皇帝一頓臭罵,對謝昭的質疑終于停止了。
其實皇帝也不知道謝昭準備怎么做,但人可是他派去的,要是謝昭把事情辦砸了,那不就是說皇帝眼光不行嗎
皇帝才會不承認。
況且,這位沐姑娘非常推崇十一,既然她能將賑災這件事單獨拿出來說,那就肯定是十一的功績而非過錯,不然她絕不會是現在這種語氣。
皇帝完全不擔心。
所有人中,也就是軍師出身的越國公,對謝昭的做法有幾分猜測,思考片刻后目露贊賞。
有些人一看災民中只剩下老弱婦孺,就覺得已經沒有賑濟的必要了。
他們身體差容易生病,吃得不少卻又沒什么力氣干活,就算活下來了,也不能跟著去救災,屬于完全無用之人,他們帶的糧食本來就不多,何必在浪費在他們身上呢。
這句話在我們看來很殘忍,但其實在產能低下的古代,這種思想才是主流,什么以人為本,在古人聽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小明不一樣只有他把老弱病殘也記在了心里,第一時間安排人手去給沒有子女照顧的老人送糧食,還把無家可歸的婦孺收攏到一些空置的大宅院里,讓她們不至于露宿野外。
荊州受災三個月了啊,它終于等到一個愿意救災的人了小明他真的,我哭死。
視頻中畫面一轉,是在被大水沖刷過的灘涂上,遍地流民,他們麻木地扒著地皮找能吃的東西,可惜找來找去,連條蟲子都沒有。
絕望在這片土地上蔓延。
這個時候,朝廷的人終于抬著盛滿稠粥的鍋出現了,流民們先是警惕、不敢置信,直到一碗濃濃的米粥塞到他們手里,才發現這竟然是真的
他們有救了
看著原本死氣沉沉的流民們,眼中突然迸發出了驚喜和希望的光,皇帝深受觸動,同時卻也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光從賑災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十一較之老大,更能擔得起仁愛百姓這個贊譽,后世又為什么會傳他是暴君呢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