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苑之戰中,西魏還順勢攻占了包括洛陽在內的河洛地區,這也成為下一場大戰河橋之戰的誘因。
宇文泰為了確立西魏政權的正當性,帶著西魏皇帝前往洛陽祭天祭祖,而東魏大將侯景、高敖曹趁機對洛陽發起了進攻。
這一次戰爭,應該是東西魏五次大戰中最為勢均力敵的一次。
西魏挾一年前沙苑之戰大勝余威,士氣與兵力全都不落下風,但東魏參戰的僅僅只是侯景、高敖曹等部分武裝。
河橋之戰開始時,宇文泰雖因輕敵冒進而身陷險
境、靠著都督李穆急中生智的搭救才得以逃脫,但整體上還是順風開局。李泰前身的偶像高敖曹,就是喪命在這場戰爭中。
只是戰斗正酣之際,西魏軍隊中發生了聳人聽聞的一幕。
當時戰場上天降大霧,西魏的獨孤信、李遠右軍,趙貴、怡峰左軍先后作戰不利,同時又失去了和宇文泰的聯系,居然直接撤軍跑了
率領后軍的李虎等人見獨孤信、趙貴等撤退,便也一起向后退軍,直接把老大丟在了戰場上。
以至于宇文泰逃出戰場時嚇得魂不附體、夜不能寐,要枕著干兒子、漢人豪強蔡祐的大腿才能入睡,可見這一次戰敗與被眾將拋棄給他帶來的心理陰影之大。
等到高歡獲知前線戰況,率軍前往增援時,西魏大軍早已經撤到了潼關以西。
河橋之戰西魏雖然戰敗,但因為大家全都跑得快,基本上除了主公宇文泰差點嚇掉魂之外,并沒有遭受太大的損失。而東魏方面則折損了大將高敖曹,以至于高敖曹所代表的一部分漢人豪強一度與東魏產生離心。
河橋之戰后,西魏又收拾武裝,成功奪回了洛陽。然后雙方便進入了長達數年的休整期,宇文泰也趁機整頓隊伍,清掃了一些關內的隱患,并將麾下部伍整頓為六軍,由大行臺直接統率,彼此之間未有大戰。
接下來便是高敖曹的兄長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特別是拱手獻上虎牢關這一河南重鎮、河洛東門,繼而引發了當下這場邙山大戰。
邙山這一場大戰,拋開一波三折的戰爭過程不說,兩國基本上是動員了各自能夠調度的主力。而戰爭的結果也證明了,起碼到目前為止,西魏的國力仍然大遜于東魏。
李泰在此時來到這個世界,并從東魏叛出到西魏來,大勢上來說,真的是蠢。
但若從前途上而言,卻也有幾分棄暗投明的意思,因為邙山之戰的慘敗,促使宇文泰做出一個重大的決定,那就是大肆招募漢人豪強進入隊伍中,用關中的鄉兵與私曲武裝補充軍隊的不足,著手建立府兵系統。
毫無疑問,在這一時期,身為一個漢人,在西魏要比在東魏機會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