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自不是什么唾面自干的性格,聞言后也冷笑一聲“失鄉之徒,所活唯此一腔血氣、手中弓刀罷了人不擾我、我不害人,若真不幸有失和氣,生死事小,意氣事大”
那戍主聽到這話,臉色也變了變,瞪眼直視著李泰,又過數息才徑直往堡
內行去,不再理會眾人。
“這周長明忿氣,并非專向李郎。大行臺立治華州以來,州內公田多數割授勛臣。軍門部曲傲慢強橫,常與鄉人決斗田野。李郎名門禮士,自然治人有術,彼此不相侵擾,也就不會傷了和氣”
鄭滿見李泰神情有些難看,便又連忙上前勸說道。
李泰聞言后只是點點頭,不再說什么。他窮困之時,連趙貴這個西魏大將都敢書罵得罪,自然也不畏懼鄉人挑釁。不過出城入鄉,終究還是為的下沉發展,倒也不想跟這些鄉人關系搞得太僵。
又過了一會兒,那戍主周長明才從堡內行出,直將一份契文拋向李泰“原北十七頃公田園業,露天種谷,山田植桑,若植其他雜類有違田式,不要怪我奉王法行事拔除銷毀”
說完這話后,戍主便闊步離開。
結束了這場讓人不太愉快的見面交接,地契到手后,李泰又撥馬繞著這戍堡逛了一圈觀望地勢,心里盤算著怎樣進攻才能最快攻破。
鄭滿自不知李泰心里打的什么主意,但見他徘徊不肯離去,料想不是什么好事,連忙上前勸說道“天色不早,園業還須丈量造冊”
李泰這才轉身,向部曲招手繼續上路,往發給的田園趕去。
商原雖然半是丘陵,但那丘陵也并不是崖石突兀的荒山,都覆蓋著厚實的土層,有的被開墾成山田,沒有開墾的也植被茂密。
田莊位于戍北十幾里外,途中還經過一座設在土塬上的鄉里草市,有一些老人婦女在塬上售賣農副產品和一些簡單的農具。
李泰已經從戍主周長明身上感受到鄉人排外的情緒,擔心矛盾激化后想買東西都未必能買到,于是便先暫停下來,讓李渚生帶著幾名隨從登塬收買一些鄉居必需品,有備無患。
他們這一隊百十人浩浩蕩蕩的在鄉間游行,很是吸引了周圍田間勞作的鄉人目光。有幾個年輕膽大的鄉徒更是手提木棍跟在隊伍后方,張望打探他們的動向。
又過了小半個時辰,李泰一行才抵達了目的地,一片位于兩處土坡之間土地。鄭滿下馬在左近尋找界石,李泰則策馬向前,打量著這一片田野。
這一片土地是郡縣新墾的公田,地契上寫明墾于大統七年即就是前年,今年則因為輪耕未種。
之所以輪耕倒不是地力有損,鄭滿解釋是因為邙山戰敗、縣中役力不足,新墾土地一般要連種三年以養地,人力充足的話,即便輪耕也不會這樣大片休耕,而是一小塊一小塊的輪番耕作。
如果有條件精耕,那就是一壟一壟的耕種。
因為今年無耕,地上已經長出了許多的雜草。在遠處還有一些鄉人趕著豬羊放牧,看到李泰等一群人涌入田地中,便驅趕著牲畜往遠處走,還有人背著筐簍在后邊仔細的收揀著豬羊糞便。
“界石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