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匹布一架犁十匹布我知粗布薄紗也難抵此益農巧具,但鄉戶多是貧寒,租調催急,實在沒有太多”
周長明望著擺在地上那才打制過半的曲轅犁,一臉的激動與不舍,仍在極力爭取著。
李泰卻笑著擺擺手“周戍主誤會我的意思了,我是說園中人力不足,實在無暇制新,并不是計較價格高低。先民憫農,所以造此良器益耕,我如果專據己有、恃此牟利,還有什么面目立此天地之間
戍中若有善作木工者,可來我處,我可指點他們打制新犁,惠此一方,絕不藏私。當然,他們入此學技的飲食耗料,我家是不能承擔的。畢竟地未有產,量入為出
”
“郎君高義、郎君高義我代鄉人多謝郎君賜傳妙術,自此以后,郎君是我商原貴人周某在鄉一日,鄉人敢有挑釁滋擾者,我必為郎君護衛”
周長明聽到這話,頓時一臉的驚喜,提拳捶著自己的胸口并正色道“耕時雖晚,鄉人有力我自率眾助郎君耕熟此田,耕罷學工,絕不有損戶里漿食”
李泰聞言后,對這周長明更增好感。這家伙最初見面時雖然兇橫魯莽,但卻言出必踐,從昨天開挖水渠,入夜都沒休息,一直到了清早,才將溝渠挖進他家地里。
本來周長明已經打算告辭離開,見到李泰熬夜整裝起來的曲轅犁入地試耕,便看得眼睛都直了,對這精耕省工的新式農具驚羨不已,于是便找到李泰、有了這一番對話。
李泰倒是沒想著要利用曲轅犁謀求多大利益,這中古時期集大成的農具對農業生產意義極大,只有快速推廣開來,才能獲得最大的回報。
當然,他也并不是處處為別人著想、不計自身利害的圣人,之所以把曲轅犁打制出來,是想著說服武鄉縣令同意他昨天對鄭滿的提議,倒是沒想到先折服了周長明這個戍主。
他并不想與左近鄉人關系處的太僵,有周長明這一保證,倒是省心許多。接下來就算不能說服縣令,倒也不算全無收獲。
兩人這里剛剛結束談話,鄭滿已經飛奔過來,指著田中仍在耕作的曲轅犁說道“縣尊已經來到,這就是李郎昨日所言可說服縣尊的妙計”
李泰先不答話,而是快步走向田間,看到那位縣令已經在自家部曲的指點下試著操作這犁具,便微笑上前拱手道“薄學后進李伯山,見過縣尊。有此不厭耕事的尊長臨民治境,鄉土富足未遠”
杜昀只看了李泰一眼便收回視線,扶著耕犁走出數步,一個把持不穩,犁鏵脫溝而出。李泰在旁見到,便示意部曲拉住耕牛,自己上前放下犁箭,才又對縣令笑語道“如此吃地更深,鏵不脫溝。”
“果然是一位少年俊才,鄭從事之前贊言不虛”
縣令看到這一幕,眼神更是一亮,但也沒有再繼續去操作,邁步走到田壟上,才對李泰笑語頷首道“正光舊年,某曾游學洛下,幸仰尊府文恭、宣景等諸公風采,至今難以忘懷”
“宣景公正是晚輩大父,馬齒草具、學業未達,有沒祖聲,實在慚見親友。”
李泰聞言后連忙又說道,他早已經從鄭滿口中打聽到這位縣令的身份,據說乃是出身京兆杜氏。他倒不知道對方同李家祖宗有沒有什么交情,但既然對方拿這說事,也沒有必要尋根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