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車磨合投產之后,李泰便又拿金子換布帛,派人在左近收購麻料。收了三千多斤,左近鄉里積儲便就見底了。三千多斤麻料,也只是大紡車幾天的加工量而已。
他這里產能是上來了,生產原料卻不足。如果再去更遠處收購,往來的運輸成本又要激增。
眼下李泰所面對的麻煩,還不只麻料供給不足這一樁。在大院里站了片刻,他又轉去旁邊的織場巡視。
過去這將近兩個多月,除了其他各類勞作,部曲們又打制出幾十架織機。麻線還僅僅只是半成品,要紡織成布才可投入交易當中。
李泰雖然懂得制作大紡車,但也并非全知全能,對于織布則就比較陌生。所以這幾十架織機也只是時下的工藝形式,仍然需要織娘們一經一緯的織成布匹。
“稟郎主,昨日眾娘子織成六十多匹布。”
負責管理織場的徐娘子上前匯報,李泰聞言后便又笑著勉勵幾句。
“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余。”
這是漢樂府上山采蘼蕪中所描述織布效率的內容,而在另一首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除了“自掛東南枝”這個梗之外,還有描寫女主劉蘭芝善織的句子“三日斷五匹”。
可見在古代技術環境下,一名織娘一天織一匹絹算是比較正常。哪怕千古絕唱的愛情故事女主角,也做不到日織兩匹。
布的織造要比絹縑工藝要求更低,麻線也要更粗,熟練的織工一天可以織成兩到三匹。一匹布寬二尺二,長四十尺,大約七八斤麻線可以織成一匹。
現今織場做工的織娘三十多人,這已經是部曲中全部懂得紡織的數量。
至于縣衙派來的女性士伍,多是胡人婦女,不通織技。畢竟織布就是印錢,并不存在是閑還是忙的區別,縣衙自然不會將精織娘子送給李泰使用。
“情況很不妙啊,難道真得收拾收拾準備跑路”
離開織場后,李泰蹲在田野里,用樹枝在地上寫劃計算著。
時令進入盛夏,田畝漸有產出,關中物價也有所回落,不再像李泰初來時一匹布才只能買一斗菽那樣夸張,但一石粗粟的價格仍然穩定在五匹布左右。
現在織場一日織布六十匹,換算成糧食則是十二石,一個月就是三百六十石。這樣的產出其實已經算是比較可觀,供養一家人消耗綽綽有余,莊園里其他產出都是凈得的盈收。
可問題是李泰身上還背著一萬石糧食的巨大債務,三個月也只能達到十分之一,巨大的缺口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雖然表面很淡定,但李泰心里也是慌得一批。如果武鄉縣的糧食缺口僅僅只是為了維持行政消耗,他還可以試試能不能把債務拖一下。但這一批物資卻是為了秋后鄉兵大閱,那影響可就大了
如果缺了這一萬石糧,宇文泰可能搞不成大閱,就建不起府兵,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也就無從談起,楊堅上不了位,后世的隋唐大帝國都將煙消云散啊
高王,我是咱們大魏忠臣你幾十萬人馬搞不定的事,我幫你辦妥了,封個王過不過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