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恭聽到這話,隱隱覺得有些不妥,但他這會兒還在考慮該要如何說服京兆本家,便也沒有細思,只說道“就算是搶收,價格也要有尺有量,不要胡亂撒使。”
史氏兄弟的造訪,仿佛一個信號,接下來李泰莊園里訪客便絡繹不絕,顯然這些大戶也都知曉了輸賞格的內容。
這倒不是因為大行臺被滲透太深、全無秘密,征收鄉土物料本就與鄉情息息相關。大行臺用令謹慎,之前便在諸公府集思廣議,令式頒行前向群眾吹吹風,也是給他們一個
緩沖的余地和籌措的時間。
李泰之前收購油料的時候,便造訪縣里十幾家土豪大戶。而在史氏兄弟造訪之后不久,陸續又有五六家前來訪問,可見都是對這輸賞格甚有所圖。
可見邙山敗績雖然給了宇文泰霸府極大打擊,但對其統治關中的威望影響倒是不大,這些鄉里豪強們多數還是對西魏政權持支持態度。
李泰經過一番思考,也更加體會到宇文泰為何先收物而不收兵,除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軍事考慮之外,也在于對鄉情的逐步試探。
如果關西群眾對他的霸府政權認同感不算太高,貿然征辟豪強部曲入伍,非但不能增強實力,反倒會加劇裂痕與內耗。
這個宇文黑獺步步為營,不因大軍兵敗而自亂陣腳,讓李泰這個志做的盧的志氣少年也大感挑戰性。
縣中大戶們求訪殷勤,可現在主動權卻回到了李泰手中,他自然穩坐釣魚臺、不作明確表態,回應只是和對史氏兄弟一樣的說辭。
輸賞格中的油膏一項,本不是這些耕桑大戶的競爭目標,但是因為出現了李泰這個變數,成為一個不可忽略的選項。
這些鄉土大戶們若想不受制于李泰,其實也很簡單,各自合謀、拼湊鄉資進行捐輸即可。畢竟輸賞格所涉及的物料有十幾種,各家或豐或儉,湊在一起商議,總能滿足幾項。
但問題是,這些鄉土豪強們能不能進行有效的聯合
他們如果真的能夠摒棄嫌隙、親密無間,別說區區幾個郡縣鄉團首領的位置,只怕就連宇文泰這些北鎮武人們都在關西站不穩就連之前的五胡亂華,那也崛起一個、摁死一個。
二桃殺三士,古來有之。鄉土之間的競爭,或許不像爭霸天下那樣波瀾壯闊、戰火紛飛,但各自胸懷里的荊棘也是滿滿當當,內卷起來六親不認。
七月初,大行臺的輸賞格正式頒布,一時間造訪李泰莊園的鄉土大戶更加踴躍。他們有的積極抬價報價,有的則軟中帶硬的威脅,態度各不相同。
李泰對此諸類,全都報以笑顏。如果只是他自己籌劃,多多少少要考慮招惹這么多的鄉人忿怨值不值得,但他背后卻站著賀拔勝,自然不會畏懼這些鄉豪的仇怨威脅。
這些來訪鄉戶態度或是不盡相同,但卻有一點比較統一,那就是他們全都認定李泰囤積這么多的油膏只是為了高價收買,而不是為的自己捐輸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