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湊出一千多石的糧食,可見這些土豪對這個都督勢位也是頗為看重了。
周長明也開口道“我近日也在縣內走訪一些并不涉事的人家,可以周調出八百
石糧貨。”
這場景、這對話實在有些寒酸可憐,但就是西魏軍隊供給的現狀。
大統初年獨孤信東討洛陽時,便以鄉義趙肅為后勤官,在河洛豪強那里籌措軍糧,軍隊才得有供給,以至于宇文泰激動的稱趙肅為“洛陽主人”。
到了大統末期,楊忠率軍攻略山南州郡時,同樣需要當地豪強資助軍糧。真是我有一桿槍,里邊啥都有,你不借,我就搶。
有了這兩千石糧食的補充,缺口卻仍還有一大半。剩下的三千石缺口,李泰也不是拿不出,畢竟光從商原史家就敲詐來三千石。郡府扣我軍糧,我賴縣衙債務,這也很合理。
但他畢竟不是名正言順的鄉團首領,讓他平白無故的拿出三千石糧食養軍,即便舍得,心里也不爽。
略作沉吟后,他便又問道“郡府糧秣幾時給付主要還是脫粟”
“月末便可撥給,脫粟八成,雜菽兩成。”
李去疾又回答道。
李泰聞言后便點點頭“這還好,還有時間。粟谷到位之后,即刻換成麥糧”
周長明聞言后頓時一驚“私賣軍糧,這是否即便事從權宜,或不見罪,但士卒們餐食粗劣,也有礙士氣啊。”
脫粟就是脫了殼的小米,是關西最主要的農作物和口糧。水稻雖然也有種植,但主要還是近傍豐富水源的大莊園和官屯才能產出。
至于小麥,除了脫穗褪皮,還要碾磨成為面粉,才算精致的食材。加工的工序過于繁瑣,需要付出極大的勞動力成本,遠不如粟谷脫殼即可蒸煮食用那么便利。
所以小麥往往作為備荒之糧,在關西的飲食主流地位遠不如粟谷,價格上也差了將近一倍。
郡府可以撥給脫殼的粟米四千石,如果全都換成小麥,起碼能夠換到七千石,再加上一千石雜菽、兩千石郡內捐輸,那么在數量上就足夠兩月消耗了。
但小麥與粟谷的價格之所以差距懸殊,就在于麥飯與粟飯的口感差距太大,而且麥飯吃多了還會帶來腹脹便秘等一系列問題。士兵們也是人,若見到被這么刻薄對待,士氣能高那才見鬼了。
“照我意思去做”
李泰先是不容置疑的說道,見周長明點頭應了下來,才又說道“塬上新設水硙,可以將麥碾磨成面,日作幾百石不在話下,可足軍士食用。”
粟米的價格較之小麥高了將近一倍,而小麥加工成面粉,價格又比粟米高了將近一倍。前后兩倍的差價,就是小麥加工成面粉的勞動力成本。
在今天之前,李泰遇到這個問題也得急的撓頭,可有了洛水上那些水力工具的加持,這問題便可迎刃而解。造紙的紙漿只需要水碓進行加工,水硙恰好可以用來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