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剛剛抵達商陽戍,便有一群早已翹首等待的鄉人們熱鬧迎來,那鄉團都督吳敬義一把推開還在遲疑猶豫的史恭,上前便抓起馬轡,為李泰牽馬走入歡迎的人群中。
“這兵城建造的倒是挺快”
李泰下馬擺手同眾人打著招呼,看到商陽戍已經擴建成一座頗具規模的小城,便對周長明笑語說道。
“櫟陽受賞、夸武人前,軍士們也都群情振奮,盼望能夠鎮鄉靖土”
周長明聞言后便也笑語說道“鄉兵親屬大半已經移居城中,郡府又給使兩部入遷氐奴,入夏之后鄉團便要參戍河防了因是當郡兵團,郡府給了一個兵曹職,我整訓軍伍則可,實在沒有富余才能,便讓去疾擔當其事。”
原本鄉團的職責只是守鄉防盜,能夠參戍河防便意味著成為朝廷正式承認的常規武裝,武鄉郡鄉團組建未久便獲得了這一機會,意味著上升渠道已經打開,絕對是一大進步。
李泰雖然不在鄉團直接擔任官職,但影響力卻是不小。
許多仍在集訓的鄉團軍士們得知他回鄉經過此處,趁著休息時間,紛紛跑到校場邊上打著招呼,炫耀他們鄉團在櫟陽大閱中軍容嚴整而受到嘉獎,沒有辜負李郎贈餅助軍的情義。
看著軍士們一個個熱情洋溢的笑臉,李泰也大感之前的付出總算有了回報,繞著校場疾馳一程并大喊道“眾位用心練武,今夏參戍仍給糧餅隨軍、不使餓卒”
軍士們聽到這話更加激動,揮舞著器杖呼喊叫嚷道“李郎高義”
在商陽戍收買了一波人心后,趁著天色未晚,李泰便又在眾鄉豪們陪同下往商原莊去。
當他來到自家莊園時,遠遠便見到莊園前搭建著土塬竹臺,有布幡迎風招展,并有鄉人在臺上表演戲法,周圍看客幾乎連他家田地都給站滿,叫好聲不絕于耳,
“這是怎么回事”
李泰見到這場面,便忍不住發問道。
“郎君封爵開國,已經讓鄉里倍感榮光。更難得彰顯鄉義,為鄉人們請免征苦。鄉情大悅,感激不已,所以操持鄉戲,共賀兩事”
趙黨長滿面紅光,指著那鄉戲戲臺大笑說道。
李泰雖然看不起自己這個男爵,但在鄉里這卻是一件值得羨慕慶賀的大事。所謂的開國,可不是指的為皇朝開國建勛,而是裂土封建、開國承家,是真正的一方諸侯
若僅僅只是李泰一人享此榮光,鄉里反應倒也不會如此熱烈。
關鍵是他為鄉人們爭取到免征一年雜課的實惠,這是實實在在大益鄉里的善事。之前鄉里大半群眾未必知道李泰是誰,可現在凡所受惠者對這個名字都是深記心里。
“大行臺仁恤鄉親,所以給賜惠政,我豈敢貪功。但既然鄉情熱切,阻之不美,那就且樂今朝。”
李泰也受此熱鬧氛圍感染,指著那些觀戲叫好的鄉人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