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泰同蘇綽往長安看望周惠達之后,便又返回了商原鄉里。數日后,便有大行臺使者前來傳召他前往華州謁見。
他對此自然不敢怠慢,連忙又帶著幾十名隨從,浩浩蕩蕩的回到華州城,來不及返回邸中知會高仲密一聲,便進入了大行臺府。
如今的大行臺府仍未改名同州宮,但建筑規模已經不遜于長安的皇城宮殿。單單供軍士駐扎居住的兵城便有兩座,內外常年駐扎的將士便有一萬多人。
各種官員衙舍錯落有致的分布其中,最核心的位置便是大行臺辦公與一家人居住的場所。彼此之間界限分明,從早到晚都有軍士把守巡邏。
李泰走進大行臺府,心情也不由得變得有些激動,這里才算是西魏最高的權力中心。瞧著各衙堂行色匆匆、出出入入的官員,或許他們看似不起眼的一個舉動,就能影響到成千上萬人的福祉憂禍。
“高平男且先于此稍后,午時之前蘇尚書會接見留堂等候的事員。”
使者將李泰引至一座大堂的外廊,這里已經有許多官員排隊等候,有彼此認識的正在小聲交流,也有的正手捧文籍書卷、口中念念有詞,大概是想被接見前鞏固一下記憶,登堂奏告時能有更好表現。
李泰在隊尾的空席上坐定,左近幾個行臺屬員便向他望來。如今的他雖然還沒到人盡皆知的程度,但也不再是寂寂無名。
“李郎今日入臺是有什么事情”
李泰循聲轉頭望去,認出對方名叫柳敏,河東人,之前還入鄉拜訪過賀拔勝。
他連忙起身笑語道“行臺使者入鄉召見,尚未知是因何而召。”
柳敏小聲跟旁席一人換了一個位置,落座后便笑道“臺中事程劇要繁忙,不會無端遣勞。郎君才性優秀,時流已經漸知,既然受召入此,像是將要同僚列此了。”
說話間,他又熱情的向李泰介紹了一下周圍的行臺屬官們,并將一些在行臺做事的規矩和禁忌詳細告知。如此親切關照,除了賀拔勝的緣故之外,也在于他對李泰印象不錯。
如此又過了大半個時辰,入此等待接見的官員越來越多,有一些已經排到了廊外,足見行臺事務的繁忙。
終于有吏員搬去了擺在廳堂門前的屏風,官員們開始依次入見,柳敏也跟李泰告辭一聲,返回了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立定。
官員們入見的頻率極快,分鐘便見一人,很快就輪到了李泰。
他走入廳堂中略作打量,發現堂中排列著十多個書案,各有一名屬員文吏坐在案后,忙碌的翻查抄閱著文籍書卷,將所記錄的事務各依劇閑進行排列整理,有的發呈上案,有的則就席歸檔。
廳堂中間的大案空閑著,上面也堆放著許多的文卷,想來應是大行臺入此辦公的位置。
蘇綽的席位就位于隔鄰左方,他抬頭看了李泰一眼,態度不像平時那么親切和藹,一副公事公辦的模樣,抬手指了指面前一個座位說道“李郎且坐。”
李泰剛剛坐定,蘇綽便就席遞來兩份詔書并說道“這兩式便是李郎新官告身,如果有什么疑問,既管道來。若無,那就讓吏員引你往觀堂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