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等到李泰吃完飯,宇文泰才開口道“李參軍昨日留堂所述考成之法,言輕意重、發人深思。但所義未盡,讓人好奇,能否就此堂中深作辨疑”
“大行臺既作垂詢,臣斗膽言之。”
李泰正襟危坐,回想起他昨天書寫的內容,先作提綱挈領的總結“古之建事宣政,有處為難者,莫過于法之必行、言之必信建事不果,政必荒怠,任士不考,官必庸惰。臣所察見,為官常失者六,貪者重貨、怯者失威、庸者不才、惰者損志、繁者勞民、躁者失謹”
他這一份考成法,綱領上自然抄的是明代張居正考成精神,但具體的內容卻又
做出了調整。畢竟兩個時代橫跨上千年,彼此之間的制度和社會背景都相差懸殊。
最起碼的一點,明代早已經擁有了成熟且龐大的官僚體系及人才儲備,以及相對健全的監察制度。但西魏有啥一顆紅心嗎
所以李泰對考成法的內容論述重點并不在于考,而在于成。咱們先努力健全章程制度,把這件事情做成了,再坐下來繼續討論事情做的漂不漂亮。
上班打卡簽到、規范辦公程序,事情分為劇、要、閑、散四等,每一件事情都需要規定一個必須完成的期限。
隨著李泰的講述,宇文泰也不斷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疑問。
他對考成法最關心的一個內容,是李泰所提議由大行臺府擬定一個事綱、然后每旬舉行一次例會,確定事程的緊要等級,然后發付諸曹進行辦理,這樣一個方案。
李泰對于宇文泰的關注點也不感覺意外,因為這就涉及到權力運行的本質,即就是最高的權力是通過什么方式體現出來
是對人性命生殺予奪的大權嗎
好像宇文泰也沒能放肆到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說是西魏的霸府權臣,但在一些細節上表現的卻跟個受氣小媳婦一樣。
是對錢糧人口的一手把持嗎
錢糧藏在倉庫里,你說是你的,可能米倉里的老鼠吃的都比你多。至于人口,該種田種田,該紡織紡織,如果哪天耕桑失調,分分鐘鬧亂給你看。
是至高無上的勢位嗎
別說如今三國分立、宇文泰還只能勉力維持,哪怕在西魏政權本身,人家元寶炬那才是真正的皇帝,宇文泰勢力再大也只能敬坐側席。
李泰所的這個方案,如果能夠實施成功,那就是由宇文泰決定整個統治體系所掌控社會資源的調度和投入,凡所事程總于霸府,不只可以能夠決定哪件事可以做、哪件事不可以做,而且還能由宇文泰牢牢控制住事程進度。
這一程序如果能夠制定起來,就可以進一步的將西魏朝廷架空,讓宇文泰獲得更大的對政權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