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鄉豪們而言也是一個新的機會,舊地圖已經刷的爛熟,但想達到階級的躍升又十分的艱難,也需要一個新地圖、新副本進行過渡。
之前是通過禮佛鑿窟、鄉權神授來積累鄉望、聚結鄉資,可現在渠盟效果更明顯,也更有效率,自然也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歸根到底,還是李泰打通了向上的通道,只要加入了渠盟這個組織,他的下限就決定了這些土豪的上限。
眾人拾柴火焰高,只要這個組織結構能夠一直存在且有序運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便不是夢想。
李泰并不是關中土生土長、根基深厚的大土豪,想要對鄉土勢力進行有效整合,也需要渠盟這一個組織作為媒介。
一如宇泰需要尊奉西魏皇統,才能憑此大義突
破自身的限制,進行相對普世的統戰。所不同的只是宇泰本身勢力便不弱,需要顯達于朝堂。而李泰尚在艱難的起步階段,則就需要下沉于鄉里。
他對北鎮武人的挑撥離間,也不只是出于自身的需求。當他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關隴豪強的訴求時,這些關西鄉土勢力同樣也不希望北鎮武人們親密的鐵板一塊。
歷史上分化瓦解北鎮勢力的是宇護,通過對北鎮代表勢力的打壓,將諸方武裝力量馴服,完成了宇家從霸府到皇權的建設,這當中自然少不了關隴豪強的支持。
李泰雖然刻意交好宇護,但也從未把自己定位為宇護的追從者。在對關西統治集團新勢力的吸收和整合上,彼此間反而存在著競爭關系。
宇護的出身決定了他自身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李泰的覺醒卻比他早了十多年。未來要不要加入屠龍小分隊,李泰希望是能憑著自己的意愿做出選擇,而不是被脅迫的無從選擇。
李泰歸鄉的第二天,臺府便有使員前來通知他可以過河接收趙貴在洛水西岸的莊園了,隨之同來的,還有幾名臺府同僚們選薦的幾名屬員。
這些屬員們多是尚未出仕年輕人,上了年紀的要么已經混出了頭,要么不樂意擔任李泰的屬官,畢竟李泰年紀也不大。
裴漢的堂弟裴鴻,李和的族子名叫李到,李泰之前在華州邸中就已經見過。另外幾個,比較讓李泰關注的,一個是崔彥穆的弟弟崔彥升,另一個則是陸通的弟弟陸彥。
李泰對崔彥升關注,那是因為他家的好女婿獨孤信。
這崔彥升比李泰大了三歲,之前已經在臺府擔任行參軍,但也沒有什么定事。李泰這里已經算是主政一方,崔彥穆不希望弟弟繼續留在臺府瞎混日子,便將之介紹到李泰這里混資歷。
因為在事臺府,崔彥升對李泰的事跡也頗耳聞,知道他是行臺近年來勢頭最勐的屬官,很得大行臺的看重,所以對李泰也很尊重。
李泰也有點好奇,崔家傍上那么粗大腿,怎么還要到自己這里來混資歷不過眼下也不熟悉,他倒不好深作打聽。
至于那個陸彥,大約是祖上出身吳地世族的緣故,形容氣質與其他人都不相同,年紀雖然不大,但看起來頗為儒雅,是一個顏值挺高的小白臉,只是比李泰低了將近一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