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貴這座莊園見籍面積有兩百七十多頃,但按照官府一貫以來的尿性和李泰的目測,這座莊園實際的整體面積起碼有三百多頃,且大部分都是平坦肥沃的良田。
面積如此廣闊的莊園,單單沿洛水鑿引的水渠就有三條,莊園土地也經過了充分的耕墾,幾萬畝的沃野良田平陳當面,坡谷溝壑錯落其中,給視覺帶來的沖擊簡直無與倫比。
李泰漫步在莊園中,視野所及、心中自是震撼得很。關中本就窄鄉,哪怕是一個縣所有在籍耕地累加起來,只怕都沒有這么大。
中唐時期,六柱國之一李弼的后代曾寫鄴侯家傳,里面便記載了府兵制形成初期的基本組織結構,當中有關府兵甲杖給養的描述是說六家共給。
這六家究竟說的是什么,后世議論諸多,有說是六等民戶,有說是代指六坊,也有的說就是指的六柱國家。
眼下西魏的府兵制還在一個發展期,六柱國都還沒有就位,李泰自然也不知道這所謂六家究竟指的什么。
但在了解到眼下西魏軍隊幾種補給方式,又加上見識到這些北鎮軍頭們所占據的豐厚鄉土產業后,他倒覺得六柱國家供給軍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歷史上除宇泰之外的諸柱國大將軍,集中在大統十四、十五年之間出現。而在此之前,他們已經在關西掌權掌勢多年,早已經成為了立足關西的大軍功地主,已經不可再作貧寒軍頭視之。
之后的大改胡姓,府兵們都要改為將主姓氏,也說明初期的府兵是有著一定的私兵性質。六柱國作為府兵的最高統帥,負責一部分軍資給養的籌備也是理所當然的。
雖然六柱國受封不久,權力便一直在虛化,且開始不斷減員。六家共給未必是長久的制度,但從李泰對宇泰的認知來看,尊其位、虛其權、奪其資、削其勢,宇泰死絕對干得上來的。
就比如當下,索取趙貴的莊園產業,作為臺府開辟新事業的本錢,李泰雖然還不清楚其中內情,但想來宇泰必然是在其他方面給趙貴了讓其無法拒絕的補償。
這個老大,表面和氣的很,其實心黑著嘞
田地中,一些重要的粟黍作物已經被收割了,但剩下的許多雜菽作物仍然頗為可觀。等到勞役人員到位再收割一番,起碼都水衙署下半年的口糧不用多操心。
莊園產業雖美,但規劃卻差,居住場所雜亂無章,田間地頭還分布著許多農奴居住的棚屋營帳。除了莊園主體建筑修建的尚算宏大之外,其他方面甚至都不如李泰自家的商原莊。
畢竟像他這種熱衷營建的敗家子,整個關西也是罕見。再類比賀拔勝之前的經濟狀況,趙貴即便占據著豐田美業,也未必就闊到富可敵國。
李泰在巡察一番后,當即便決定將自己的辦公地點設在此處。
按理說都水使者要在長安皇城中坐衙辦公,從事郎中則在行臺辦公,李泰既無開府之銜,也不是名位確鑿的州郡長官,是沒有在臺府之外建立行署的資格。
但他的職事又有特殊性,并不適合坐衙辦公,事從權宜也是為了做事方便。
六名備選的參軍各持書令,一臉愁容的離開了莊園。
裴鴻和李到則被留了下來,李泰給裴鴻安排了一個錄事的職位,讓他帶領自家選定的那些令史們快速將相關書令抄寫出來,李到則暫領參軍事,負責向沿線州郡官府和鄉豪們傳遞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