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營大帳外已經聚集了不少人,于謹、趙貴、獨孤信等大將赫然在列。
眼見大行臺儀駕行至,眾人紛紛趨行迎來,自然也就注意到了跟隨在宇泰身后、且身穿宇泰袍服的李泰,一時間神情都有些異變。
大行臺賜人所穿戴的衣袍倒也不是第一次了,凡所受賞者無一不是資望深厚、勞苦功高的名臣大將,這當中所代表的意義可是極為深重。
所以當見到李泰得享這一份恩寵時,眾人心里也都默默記下了這一號人物。
特別那些之前便同李泰有所交往的人,這會兒神情反應便更大,獨孤信兩眼有神的審視著李泰,趙貴則過了好一會兒才驚容稍斂。
宇泰這會兒心情不錯,抬手招呼眾人一起入帳各自坐定,視線又落在站在大帳入口處、顯得有些手足無措的李泰身上,略作沉吟后便指了指于謹席旁,眼神淺露詢問之意,見于謹點頭才又說道“李伯山,入此來坐。”
李泰聞言后忙不迭垂首入前,先對于謹深作一揖,然后才與其同席坐定,心情則有些飄飄然難道在老大心目中,我已經夠資格跟這些人物平起平坐了嗎
資格當然是不夠的,但在眼下這種不算正式的覲見場合下,宇泰的感官如何才是最重要的。
待到眾人各自落座,宇泰才又指著李泰正色說道“李伯山載功而還,的確可喜。但今日的禮程,我本意不欲如此鋪張。在座眾位皆道義表率、國之重臣,皇業之所不墮,在此群力勇當。
李伯山功績確有,于你少流之中誠可夸贊,但若較此諸席,你還只是一個人間新銳,不值得群眾瞻仰。名大于實,難免就埋沒了本質,希望你不要迷于虛榮,仍持勤事之心,踏實自守。”
李泰自知剛才校場上那番耀武揚威的確是有點吸引仇恨,聞言后連忙避席而起,垂首作拜道“臣自知資歷淺拙,所得者唯少年知遇而已。除此之外,不異人間俗流。星星之火,不可爭輝皎皎之光。
主上執憲布道,臣與諸公共戴此天,幸甚至極,見賢思齊,不以朝夕為功,觀道勵己,盼能漸行漸近。前赴后繼,絡繹不絕,共此征途,以成大統”
宇泰聽到這話后便又笑起來,指著李泰環視眾人說道“前言此員謙恭有禮,諸位現在是相信了吧不要再因方才怯場失言而作取笑,給這少流一點改正修善的余地。”
在場眾人自然能聽出大行臺言中意味,這是在幫李泰修補人際關系呢。
于謹從席上站起身來,開口說道“今日因見高平男,臣也確有一樁疑惑想問。賊胡族性奸敏,見利則爭、見危則走,其族類酋首奸性倍甚,敗之則易,擒之則難,聽說高平男將員不多,卻能直擒賊首,是否有什么計略未陳于簿”
于謹作此發問,倒也不是質疑刁難,就是單純的好奇。他作此發問后,其他人也都露出好奇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