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胡久為北境之患,在場眾人多多少少也都有一些與之交戰的經歷,再推演這一次李泰作戰的過程,只覺得流暢絲滑,讓人稱異。
李泰當然不能說他幾次開馬甲的騷操作,雖然說兵者詭道,但也需要講究一個尺度。
特別這些操作反映出來的事實是,宇泰這個大行臺在稽胡群眾中的威懾力甚至都比不上高歡這個老冤家,他要原原本本講出來,那可真是找刺激。
“賊性不化,貪婪短視,見利則虧德,感威則負義。臣所部雖寡,但卻用心如一,趁其各自分守,先破一城,散貨誘之,群徒趨搶,使其不和。又因其強者不能恤弱,狂言直搗巨巢,群賊因貪為用,以臣為刀、臣以之為籬,故而賊眾雖巨、為敵者少”
李泰避重就輕,只將自己分化敵人的操作大
說一通,至于擒殺劉鎮羌的過程,倒也無作矯飾夸大,干脆承認就是運氣。
“不能同心者,便不可共事。若使私心沒于公義,雖眾實寡、雖強實弱,人不來攻、其內自崩。自古以來,兼并易而堅凝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治事需先治心,持心不正則在事不純。這本該是最根本的見識,卻也最容易被忽略啊”
宇泰聽完這話后,有感而發的嘆息道。
李泰聞言后也連連點頭,并視線一轉望了望趙貴。趙貴一直悶坐席中,對李泰只是視而不見,可在察覺到這眼神后,登時忍不住怒瞪回來。
宇泰倒是沒有注意到這兩人眼神交鋒,只是又指著帳內記室說道“將此戰術記錄下來,古來用兵者攻心為上,言則飄渺,需以事例為注。李伯山寡弱之眾,卻能以弱勝強,頻頻應驗,稱得上知人知兵”
做完這番點評后,他便擺手示意李泰歸席,然后便吩咐將餐食奉入。
此時的大帳中,可以說聚集了西魏最上層的軍方大將,單單后來的六柱國便列席四人,只有李弼坐鎮河防、李虎坐鎮長安而缺席。
除此之外,未來的大將軍也有數人列席,其他的也都是開府、儀同等高級的將領,坐了足有二十多人。
眾人坐席并不依照官爵品秩,仔細觀察起來,各自座位便有點意思。
宇泰自居正席,左側依次是獨孤信、侯莫陳崇兄弟等,右側則是趙貴、怡峰等,于謹的坐席并不最靠前,旁邊則是宇導、賀蘭祥等,宇護因轉臺府政務,倒是沒跟他的屠龍小分隊成員們一起列席。
李泰能跟于謹同席,也算是被劃進了心腹行列。眼下勢位雖仍不高,但也前途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