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謹舊曾擔任宇泰的夏州長史,又帶兵平定稽胡叛亂,怡峰也曾經以夏州刺史參與平定劉平伏。這兩人也都算是熟悉北境邊務,故而被召來商討此事。
但見宇泰僅僅只是召見了這兩人,并沒有集思廣議的討論這個問題,李泰也能猜到宇泰當下的心情應該是頗為糾結的。
一方面西魏還沒有完全走出邙山之戰的陰影、國力仍然虧損巨大,另一方面關中核心區域仍需繼續深入的進行消化,并沒有太大的力量可以放使邊疆。
陜北地境初看只是稽胡猖獗的問題,可如果放大整體來看待,那就需要承受東朝晉陽霸府和北方柔然的雙重壓力。究竟需要進行多大的投入才能防備周全,宇泰心里也在打鼓,所以不敢放開討論。
李泰坐下之后,并沒有急著發言,而是傾聽這三人各自所持的論調。
怡峰的主張是,加強對畢竟親善朝廷的胡部羈縻力度,將那些胡部酋長任命為左州官長。所謂的左州,就是區別于正式州郡結構的羈縻州,劃定一片區域為此胡部世代領地,名義上要受朝廷節制,實際則各行其事。
之前劉平伏所擔任的東夏州刺史,就屬于左州州官。雖然其人舉兵叛亂,但這畢竟只是一個特例。大多數時候,那些胡酋們還是比較樂意
接受朝廷官爵的。
在國力本身不足的情況下,這樣的羈縻政策也算是成本低也頗有效果的方法。
于謹的主張則更進一步,除了增加一定軍事投入之外,還提出可以聯合漠北一些新進崛起的胡部勢力,諸如鐵勒、突厥等已經漸漸不再臣服柔然的部族,但也只是一個大區域的防守同盟,以西魏的國力水平還是做不到遠交近攻。
這兩種思路也并不新鮮,歸根到底還是配合宇泰關中本位的思路,只是將已經存在的問題延后處理,爭取一個自我發展的時間。
宇泰在聽完兩人論述之后,又沉吟了好一會兒,他心里也是基本默認了這兩種主張,視線一轉看了一眼坐在席中一直沒有發言的李泰,便又隨口問道“伯山于此有什么見解,放膽說來。”
“臣確有愚計在持,請主上并兩位開府斧正。”
李泰聞言后便站起身來說道“前者不入北州,只道荒蕪。但真正入境行走一遭后,才發現北州地理并非一無所取,水草豐美、宜于耕牧者不乏。若能于彼鄉設軍設屯,不費國庫物料即可聯防鄉里。”
聽到這里,帳內三人臉上都露出一絲淺笑,雖然沒有明說,但卻顯然覺得李泰想得太簡單了。
現在朝廷面對的問題是兵少物缺,沒有太多的人力可以投入陜北,而且講到耕墾條件,陜北又比關中差得多。就算霸府組織人力前往開墾,多少人又愿意前往
李泰的想法當然不止于此,繼續又說道“關中沃土誠可留戀,但北州也同樣有物誘人。臣請問,臺府鹽政督治如何若將鹽政、屯事并于一體,當中必然大有可為”,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