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事情,只要不細想就會過去,想也沒用。
李泰昨晚被人抬回莊里,倒頭便睡,晚飯都懶得吃,一覺睡到天亮,兩臂仍覺酸痛難當。若非平時勤練不斷,今天起床只怕都難。
昨天具體發生什么,他已經不記得了,但還記得獨孤信答應要送給自己三百人的甲馬器杖。想到這點,他又渾身充滿干勁,起床吃早飯的時候還忍不住嘿嘿傻樂,看得旁人心里直犯滴咕。
商原莊里有大食堂,凡在莊籍者早晚供應兩餐,這并不屬于李泰這個主公的義務,而是莊上做工的福利。
最早跟隨李泰來到商原的那一批士伍多數已經婚配,成家之后莊上便發給住房,做工都給酬勞開支。莊上也都保護他們的儲蓄資產,不作強征。
除了沒有入籍官府之外,他們的生活也同一般的自由民沒有區別,甚至由于莊園的保護,要比一般的均田戶更有生活保障。
當然,李泰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理想主義、追求打造什么烏托邦生活,這些蔭戶們每季工分支算的時候,要扣除十分之一來維持莊園的運作和公共開支。
同時莊園還有一項規定,那就是不準莊人在外消費,商原賺錢商原花,一分別想往外拿。只有這樣,才能發展擴大莊園的各項產業,以內需作為基礎,逐漸的向外發展。
如今以商原為中心的工坊產業已經達到了將近二十種之多,基本上涵蓋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有的發展勢頭良好,有的則仍只能滿足莊園自身的需求。
商原莊面積二十多頃,各種工坊與商原大市已經占地過半,耕地則被壓縮到幾近于無。到了今年,則只留下一頃有余的土地,用以種植花卉、草藥等高經濟價值的作物。
如今整個華州、乃至于偌大關西,大概也只有李泰這座莊園是脫離了農業生產、以各種手工業生產為主。
當然在沒有絕對實力前,完全脫離農業生產也是非常危險冒進的。
更何況如今商原莊人口進一步激增,鄉里蔭戶加上遷居過來的賀拔勝舊戶,在籍的莊戶便已經達到了一千多家,睜眼便要面對幾千人的飲食生存問題,壓力可謂不小。
除了洛水碓硙的糧食加工收入之外,商原莊還跟左近鄉戶長期簽有購糧協議。李泰通過公私置換,又在都水行署的公田里劃出五十頃良田由商原莊租種。
單單眼下,商原莊便儲有粟米、小麥并諸雜菽將近八萬石,鄉里還有三萬多石的訂單在陸續交割。哪怕部曲規模達到一萬人,維持到明年開春也綽綽有余。
想要維持擴大莊園的產業規模,周邊環境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像去年李泰明明有大紡車這一利器,但卻連基本的原料采購都達不到生產需求。指望莊園自我生產、自給自足,那得拖到牛年馬月才會有顯著的提升。
今年李泰鄉勢大漲,起碼在武鄉郡境內的豪強諸家,誰也不敢再瞪眼不給他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