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渠修成后,按照渠盟的統計,單單在武鄉郡境內增加的冬麥種植便增加了兩千多頃。按照畝收三到五石計,這就是直接在郡內增加了幾十萬石的新糧收入。
冬麥的種植是晚秋前后晾地播種,這一時節關中一般河渠枯竭,就算小麥對水需求不算太大,但也總會需要。播種之前如果不能充分潤地,收成就會大打折扣。
來年收成往往在四五月中,跟春谷的播種無縫銜接、甚至還略有重疊。小麥越冬又要面對天時氣候減產的風險,再加上加工不易,因此在關中往往作為備荒之糧,不是主要的種植作物。
去年整個武鄉郡冬麥的種植只有七百多頃,這是郡府的匯總數據,并不包括豪強不作課稅的蔭庇土地
,但即便再加上一倍,也是不足兩千頃。
但是今年隨著龍首渠的修建,單單增種的面積就達到了兩千多頃,足見水利環境對農業生產的推動力度之大。
這兩千多頃新增的冬麥種植自然不是李泰的,看似跟他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可增加了這么多小麥,加工環節呢如果只靠農戶自己春碾,那明年幾個月的農忙都不用做別的了。
所以水利碓硙的需求就會激增,而這恰好就是李泰的職責之內。趁著今冬沿河碓硙肅清一番,到了明年不能搞到十萬石增產的糧食,都算白干了
有句玩笑話是腦殘會把對手拉到自己的智力范圍內以經驗取勝,對李泰同樣適用。
他在權勢上當然做不到一手遮天,許多郡縣和豪強的職權與勢力范圍他都插不進去手,那就只能把大家的需求引進我的職權范圍之內。
權力只有在動態的博弈中才能體現彰顯出來,蛋都沒有的太監能夠把持朝政,不在于他本身真有多強,而在于他的位置可以掐上拿下。當然,李泰是有的。
李泰比較反感的,就是時下大莊園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欠缺物資的交流、財富的流動,極大的壓縮了可操作空間。
雖然他現在也大步走在這條道路上,但不妨礙他向別人動歪心思,畢竟他的莊園工坊是需要一大批原料供應商。
關西商貿之所以不興盛,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時局長久的動蕩不安、荒野之中盜匪橫行,沒有一個長期穩定的環境。甚至一部分軍頭豪強,偶爾都會客串盜匪。
李泰之前面對這種狀況是有心無力,一朝得勢便把清剿盜匪擺在首要位置,起碼保證洛水流域內人與物可以暢通無阻。
獨孤信的確是人如其名,李泰吃完早飯不久,所許諾贈送的第一批軍械便被運到了商原莊上。
押運物資到來的是老熟人李屯,見面先作幾聲恭維,然后又指著身后那些大車說道“主公著仆轉告郎君,部曲多居隴右,關內積儲不足。因知郎君擴伍急用,先行送來一批,余者等到歸鎮之后,年前必定送來”
“請帶我多謝獨孤開府,開府任重勞遠,竟還如此牽掛我的小事,來日起行赴鎮時,敬請告知一聲,一定長送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