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中的人事紛擾,眼看著一時三刻的完不了,估計得拖到明年去,李泰也不能干等著。
眼下這形勢,繼續出門剿匪是不用想了,正好若干惠幫忙將資貨運了回來,李泰便打算趁著年前年后這點閑暇時間,將這批人事資貨徹底消化下來。
畢竟資貨再多,如果不能帶來真正的勢力增長,那也是給別人攢的。宇文泰都是發財然后擴軍,李泰當然也不能落后。
李泰從兩所寺廟搜刮到將近五百車的資貨,靠著弘法寺中俘獲收編的兩千多名工匠并其家屬們,再加上毛世堅于鄉里動員的數百人,才將這批資貨運輸到了北華州。
回到霸府的時候,大部分的物資都被宇文泰勒索走了。李泰心里本就不爽,當然是不管運輸的,只是傳信留在北華州的部曲們將資貨分類,等待霸府遣人運輸,他最終只剩下了一百多車,還包括那兩千多名俘虜。
宇文泰倒是沒有怎么詢問俘虜問題,畢竟他也不缺人,要來了還得費心安置養活。所以這一批人員李泰是完全保留下來了,宇文泰雖然不在意,但在他看來,這才是此行所收獲最大一筆財富。
寺廟也算是大莊園經濟的一種,因為有宗教信仰所帶來的思想控制,對這些寺奴僧祗戶們的盤剝要更甚于那些作為大莊園主的地方豪強。
如此就造成了這些寺奴們幾乎都有一技之長,沒有技能的寺奴幾乎沒有資格進入寺廟中居住,只能在莊園里做農奴。
這兩千多名俘虜,扣除了老弱婦孺,單單年輕力壯的工匠就有一千五百多個。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虔誠的信徒,深恨李泰滅寺之仇,途中還爆發過幾次暴亂騷動。
李泰對此也并不手軟,直將帶頭扇動的幾十人梟首示眾,再加上一路飲食給足,恩威并施下才將群情控制下來。
但想完全收復人心,成為自己的忠誠部曲,仍需長年之功。李泰對此也不著急,佛陀們雖然神通廣大,但也只能庇佑信徒們來生,可只要服從于他,當下就能過上好日子,孰優孰劣,各自選擇。
這一千多名工匠,有兩百多個精擅燒陶冶煉并鍛造器具。弘法寺鑄造佛像的盛名跟那些吃飽念經的和尚們關系不大,都是他們一手一腳辛勤工作換來的。其他匠人技藝雖然不算太精,但也都能保證合格。
除了鑄造佛像之外,他們當然也能鑄造別的器物,恰好是李泰急缺的人才。有了這些人才到位,白水莊的冶鑄工坊明年開春就能擁有不菲的產量,李泰也就不必再四處求購軍械擴軍了。
物資方面,弘法寺所得以各種金屬為主。作為北地最大的佛像鑄造基地,弘法寺積儲的金子就有三千多斤,李泰被勒索諸多,仍能剩下千余斤,另有白銀四千多斤。
至于銅錫之類,儲量則就更夸張了。單單李泰入寺時訂購的那尊彌勒法相就有數千斤重,僧徒們向他炫耀的那間千佛堂所供奉的幾百尊佛像加起來就是十幾萬斤的重量,再加上各種儲料,二十多萬斤都有。
銅錫之類便于鑄造加工,除了禮佛耗用之外,日常生活中也用途廣泛,銅爐銅盆銅鐺銅鏡以及車駕組件等等。但其最重要的用途,自然還是用來鑄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