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他是覺得宇文泰只是借此打擊長孫家的政治聲望,卻沒想到河東人家也被囊括其中,要借著長孫家在朝堂施加的壓力,順勢在河東推行鹽引制度。
殺人誅心,也不過如此啊人家柳敏剛剛幫你掃蕩完關中的寺廟,得的錢貨都還沒來得及花回去,就趁著人家被針對而逼其對鄉土下手。
“這件事,我的確是有參言建策。鹽政關乎民生,朝廷立治以來卻乏于管束”
李泰先說了一番套話,然后才又講起了他的具體思路。
鹽引制度是一種典型的計劃經濟,從食鹽的生產到銷售進行一體化的規范管理。
短期來看,并不直接傷害這些產鹽家的利益,甚至由于鹽引銷路的規定,可以借助霸府的力量將食鹽更加便捷、安全的銷售出去。
但從長遠來看,就是把利益的分配權拱手出讓給霸府,生產規模、銷售路線以及產品的定價權,統統不再歸屬地方豪族所有。
要搞這種觸及根本的規范改革,現在的柳敏的確是一個非常適合的選擇。
首先他出身河東名門,鄉土勢力與威望巨大,由其主持改革,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河東人的抵觸與反對。其次作為資深的從業人員,也能比其他人更清楚當中的細節與漏洞。最后柳敏本身的處境堪憂,對霸府的依附度加強,勢必會更加的用心于事。
這件事雖然是給河東鹽業整體套上一個枷鎖,但卻并不是短視的竭澤而漁,柳敏作為主持此事的官員,背靠整個行臺霸府,對鄉土勢力調度分配的能量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
老實說李泰都非常羨慕柳敏,他能獲得這項任命也實在是不折不扣的因禍得福,起碼霸府把這件事交給他的話,他是絕對不會拒絕。只可惜,他并不是河東人士,這美差無論如何也落不到他的頭上來。
柳敏原本還以為大行臺改革鹽政,是為了把鹽利從河東人家手中收歸臺府的零和博弈,因此得此任命的時候也是憂心忡忡,擔心做的不好就見惡于臺府,力度太大又不容于鄉土,最后可能會落得兩面都不討好、名實俱毀的下場。
可在聽完李泰的解釋后,他也長長的松了一口氣,臉上頹氣一掃,抱拳向臺府方向一臉感慨道“前使失職,更惹禍于身,本以為丑劣難用,卻沒想到大行臺更以重任加身,實在是讓我惶恐慚愧啊”
他又轉望向李泰道“更難得伯山你向大行臺進此益國惠眾的良謀,我借你進言之功,得此授用,一定誠心盡力的推行,務求官民兩便,絕不辜負伯山你的智慧仁策”
所以說人終究還是得學會自我開解,李泰覺得柳敏是應該能夠看到鹽引改革內里的深遠圖謀,但他卻絕口不提、只是諸多夸贊,騙過了自己之后,出賣鄉土資源的心理負擔就會小上許多。
他自然不會戳穿柳敏的自我安慰,在知柳敏得任鹽政主官推行改革后,便覺得彼此間還可以更加強一下合作,于是便又微笑道“兄若不急去,稍后我將共諸鄉士聚會議事,請兄列席為我壯勢。”,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