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又有一些客人投帖來訪,未必有什么正事登門,多數都是一些仰慕獨孤信風采的華州城將門子弟。
獨孤信本不欲再接待什么賓客,但看一眼在堂的李泰,作為陪客的楊忠本就不是一個健談之人,而他自己則心有掛礙、許多話都不方便問出口,這會兒氣氛已經有些沉悶。
略作沉吟后,他便由中挑選出幾份名帖,邀請幾家少進來登堂活躍一下氣氛。
李泰倒是并不覺得無聊沉悶,他這會兒內心活動正豐富,被自己突然生出的那個想法搞得有點心亂。
今天獨孤信一切都顯得有點反常,想想之前他誦讀并贈送給自己一套后漢書,似乎也有一點炫耀自家并非不學無術的意味,家世底蘊上稍作找補。
接下來借楊忠口點明他曾出面為自己與侯莫陳崇事調和矛盾,無疑就是自身威望的展示了。招攬自己入府赴隴,則是勢力的體現。
這么一想,李泰越發覺得獨孤信今天是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如果說沒有什么深意與后文,那實在有點說不通。
他這里尚自沉吟,堂外獨孤氏家人已經引入幾名少流賓客。除了幾個北鎮將門子弟之外,還有京兆韋氏兩名少年,其中就包括韋孝寬的兒子韋諶。
這韋諶年紀并不甚大,跟于老二差不多,對獨孤信自是恭敬有加,獨孤信待之也頗為和藹,甚至略問幾樁家事如何。
看到這一幕,李泰才想起來獨孤信跟韋孝寬也是私交甚篤,兩人當年共事荊州時有聯璧之稱,可以說是一對好基友。
這么一想,李泰越發覺得獨孤信人脈是真的強,并不只局限于北鎮軍頭之間。長得帥就是對人情交際有加持,言之相識滿天下都不為過。
雖然這些人脈并不能轉化為實際的政治站位與鼎力支持,但也只是時機并不具備。遇到合適的時間與局面,同樣能夠轉化為可觀的政治能量。
獨孤信自己雖然倒在了北周取代西魏的政治斗爭中,但他的女婿楊堅可是享受到了極大的人情余蔭。
雖然也是當時時勢所致,楊堅自己的積累與努力才是核心關鍵,但隋初的軍政大員們,或多或少都與獨孤信有些牽連,有了這一層人情故交的存在,必然也省了楊堅不小的統戰努力。
老實說,拋開對歷史的先知不談,以今人眼光來判斷,一旦宇文泰遭遇不測,無論在能力上還是在人脈上,獨孤信應該都是繼承武川乃至于關隴集團的當然之選。最起碼有個越老越雄的楊忠,一直水準之上、穩如磐石的韋孝寬,換了別人都難從容駕馭。
只可惜歷史不容假設,獨孤信并沒能將這種優勢一直保持。
宇文泰整合關隴豪強的過程中,他一直被排斥在隴右,之后蜀中和江陵的大闊進又給西魏政權結構帶來了深刻的改變,徹底奠定了宇文泰超脫于眾將之上的威望與地位,也給宇文家的篡奪打下了深厚的基礎,獨孤信終究還是被歷史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