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下雖然還當不了獨孤氏的家,但也把這件事情記在了心里,有了商原鄉里興造大紡車的經驗,便打算抽時間看看能否搞出幾種畜力驅動的加工車床。
后世黃河水土流失嚴重、每每泛濫成災,這跟上游地區的亂砍亂伐也關系極大。
雖然李泰不會腦殘到在這中古時代就化身環保斗士,但既知未來需要付出不菲代價,那么自然得把當下的資源利用率提升起來,不能再這么粗放而不加節恤。
李泰在陳倉一直待到了二月下旬,后路怡峰率領的人馬已經漸行漸近,而此境岐州也實在是榨取不出來更多資糧了,才又動身繼續西行。
他并沒有選擇路程更近但卻崎嶇難行的陳倉狹道,而是沿著渭水支流的汧水而上,經由隴關通過已經漸有山巒疊翠之姿的隴山。
這一條隴關道,也是關中連接隴右的主干道,行入隴山西麓便進入了隴右范圍。此間民居村邑漸少,沿途縱有人煙聚居,也多是防戍塢壁等軍事建筑,須得驗看符令與通行公文才能在這隴關道上行走。
這樣的舉措,既是為了杜絕關內民眾大量向隴關以外逃亡流竄,也是為了保證關防與區域間的安全。
隴山西麓的略陽、秦安等諸境中分布著眾多的氐羌部族,仍未盡數服從霸府羈縻管轄,大統九年邙山之戰結束后,此境還爆發了規模不小的清水氐叛亂。那些氐酋們被內遷華州后,因生活物資的短缺還幫李泰抬價造市過。
如今此境氐人雖然不敢再明目張膽大規模的反抗西魏統治,但暗地里的小動作也是不斷。只要離開了沿途駐扎的官軍控制范圍,危險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李泰一行通過隴關未久,便在距離略陽郡城河陽幾十里外的驛亭外見到一隊人馬。
這支隊伍同樣也是五百多人,但卻并非都是披甲戰卒,當前十數人身著官袍,后方則跟著數量不等的家奴,驛亭外擺開了數車酒肉,顯然是在禮迎什么人。
李泰自覺他在隴右應該還沒有這么大的面子,心中正自狐疑后方莫非又有什么重要人士赴隴,便見對方一眾人馬直向自己一行快速迎上前來。
“李郎不對、使君,別來無恙驚喜得知使君即將就任此邊,卑職并諸郡士早已望眼欲穿、渴盼使君到來”
之前曾經擔任過高仲密司徒府長史、如今官居略陽郡守的賀蘭德大步流星的迎上前來,遠遠便對李泰深作一揖,然后才徐徐抬起頭來,滿臉都是親切熱情的笑容。
本站網站:et,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