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實在沒有能力輸供物資的地方,李泰也并沒有一味的威令逼迫,畢竟這也不算是他的本職工作,真要把這些地方官和地方豪強們得罪狠了,說不定哪天自家部曲隊伍過境時就會遭到打擊報復。
反正后路怡峰也是久經陣仗的老將,行軍作戰的經驗豐富,真要在關中行軍都搞到糧盡軍散,不光他混到頭了,這西魏政權都得到頭了。
當西行抵達陳倉的時候,前行的道路便分作了兩條。
一條是沿著渭水河道繼續西進,再行數百里便可抵達秦州州治所在的上封城、即就是天水上邽。但是這一條道路北面便是隴山,南面則是秦嶺,渭水在兩大山脈之間奔騰流泄,沖刷出一條狹長的河谷,即就是所謂的陳倉狹道,雖然也可通行,但終究不是平坦暢通的大道。
不過每入汛期,陳倉狹道這一段渭水河流水量充沛,或因溝壑激蕩有礙漕運,但是來自隴右的巨木良材卻能順流而下,通過水道運輸到關中平原,用于各種宮室景觀的營造。
哪怕在后世,木材生意的利潤都頗為可觀,而在沒有鋼筋水泥的古代,買賣木材更是暴利行當。
雖然如今世道尚未承平、民風并不尚奢,但優質木材建造起的建筑不只看起來氣派,軍事上的防御性能也是非常出眾,故而一根可以充當梁柱的上等木材大料,在關中往往都價值數千緡甚至更多。
獨孤信久鎮隴西,自然也是靠隴吃隴,充分將陳倉狹道的經濟價值給發揮出來,每年都會著令部曲們通過水道向下運輸數量不菲的上等木材,為此甚至還專門在陳倉附近圈占了土地修建莊園塢壁,并且于此駐扎了為數不少的部曲人馬。
當然他所用的理由也是很正當的,此端渭水南岸不遠便是斜谷散關,由此可以直通漢中,駐扎一部分人馬于此可以協同地方勢力一起防備南梁軍隊于此殺出。畢竟早在三國時分,諸葛亮所率領的蜀軍都快把這些道路給踩爛了。
陳倉乃是入隴之前最重要的一個補給站,故而李泰于此也多停留了幾天催征糧草,畢竟這里如果籌備不足的話,那怡峰所部人馬再往前走就要秦州負責其行軍糧秣了。李泰雖然還未正式入鎮履新,但這一點里外還是分得清的。
作為獨孤信剛剛認證的女婿,李泰自然被留守此間的獨孤氏家將請入莊園中暫住歇息。而在住進這莊園之后,李泰不免又被老丈人家的雄厚財力驚了一驚。
這莊園規模不遜一座小城,位于渭水北岸一處塬谷之間,堅土重夯的圍墻高達丈余,各種防御設施一應俱全。
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位于莊園中心那座高大寬敞的中堂,整座廳堂兩作重檐,廊下聯排支撐的柱子粗達數圍,堂內那根大梁更是粗大的令人咋舌,只怕長安城中皇城大殿都未有如此驚人的材料。就算未作更多的奇麗雕飾,這座廳堂聳立于此便已經是氣派至極。
莊園中除了常駐人馬,儲存最多便是各種等級的木材。由于今年尚未進入汛期,新的木材也還未運下,故而留下的都是去年的剩余殘料。
但即便是殘次品,品質也頗可觀,或許不能用作梁柱,制作車船門板桌榻也都是上好的材料。不過莊園里卻沒有這么多的工匠進行加工,這些次料往往只能劈砍焚燒。
聽到莊人們說出如此暴殄天物的處理殘料方式,李泰頓時心疼不已。雖然說木材加工起來的工序很繁瑣,也很難聚集到足夠的合格工匠,但精巧有精巧的做法,粗放有粗放的做法,無論加工成什么產品,總也好過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