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刺史的楊寬怎么出現在此間而且還趕到這里來湊熱鬧
心中雖然有些奇怪,但李泰也不敢怠慢,忙不迭站起身來,親自出營去迎接楊寬。
當他來到營門處時,便見到許多之前還在營中閑逛的豪強們已經先一步迎過來,圍繞在楊寬周圍里里外外套了數圈。再見這些人一臉殷勤熱情的模樣,對楊寬可謂是真正的恭敬有加,遠非之前面對李泰時的敷衍有加。
這倒也沒什么可抱怨的,楊寬本身的資望便遠遠超過了李泰,弘農楊氏同樣也是關隴第一流的世族,而且楊寬的父親楊鈞早年曾任懷朔鎮將,六鎮兵變時賀拔勝兄弟等北鎮豪強都受楊鈞招募統率以抵抗叛軍。
因這一層關系,楊寬可謂是東西兩魏都得承認的老上司家的小衙內,其本人又追隨孝武西遷,所以楊寬也是一個各方面都能混得開的人物。
隴邊民風雖然彪悍,但也并不閉塞,這些豪強們也自有為人處事的機靈狡黠,面對楊寬自然不敢失禮。
李泰站在人群外等了一會兒,眾人對楊寬到來的歡迎才告一段落,他便邁步往人群中行去,很快就見到了被群眾簇擁在當中的楊寬。
楊寬四十多歲的年紀,長得方頭大臉,頜下一部美髯,一身剪裁得體的錦衣袍服,望去很有幾分世家風范,他很快也注意到走上前來的李泰,趁著李泰作揖見禮之際抬手拍拍他的肩膀,并不因初次見面而疏遠冷淡。
「早聽說世交之族又有一少壯趨義入關,且在關中時譽漸高,今日一見果然不俗」
楊寬上下打量李泰兩眼,然后便笑瞇瞇的夸獎一句,繼而便又說道「日前奔赴渭州,聽河內公講起府內添一良才臂助,令其無有后顧之憂。又聽說李長史你今日將要于此裁決鄉情,心中著實好奇,故來旁觀一場,李長史不會介意不告而至的叨擾吧」
「華山公直呼拙名豈可,公屈尊入此觀晚輩行事,正是求之不得,盼望能得斧正,請華山公入營暫作歇息。」
聽到楊寬自言是從渭州趕過來,李泰心里便暗暗松了一口氣。
他搞這一番陣仗的時候,也派人前往渭州稟告了一下獨孤信,大概是獨孤信擔心他鎮不住場子,故而特意請楊寬過來稍壯聲勢。如此就算事情發展不能盡合人意,也能略有緩沖余地,比獨孤信親自上陣要好得多。
隨著楊寬入帳坐定下來,其他州內豪強們也不再一副桀驁不受管束的樣子,各自將擠滿營地的部曲引出營外安置,然后便又連忙入帳同楊寬閑聊起來,營地中的秩序也得有極大的好轉。
又過了一會兒,州吏再入帳稟告那兩家之人都已經來到了跨馬溝附近,各自都有近千人眾,各自占據營外一片區域。
帳內眾人聽到這話,頓時都打起了精神,紛紛轉頭望向李泰,看他究竟打算怎么做。
「著令他們兩族各自推選一名能夠作主之人入帳中來,在此座中諸位鄉賢當面把這一樁仇怨勾銷了結。」
李泰也在席中端正了坐姿,向州吏下令說道。
州吏領命而去,但過了好一會兒才又返回,跟在其人身后的卻只有一名望似三十出頭的男人。
「渭州司馬、都督李允信,見過華山公。」